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书就进入了我的生活。
最初,我读的书都是识字书。爸爸念一个字,我就念一个字。一边念,一边看识字书上的插图。从而,我认识了好多东西,并能写出它们的名字,还能说出它们的样子,颜色。
当我到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唐诗。爸爸我读幼儿版的《唐诗三百首》教我认里面的拼音。认识拼音了,就让我读带有拼音的唐诗,我读熟了,就学着背唐诗。听爸爸说,我当时还会背二三十首唐诗呢!
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读故事书,《一千零一夜》令我浮想联翩;《伊索寓言》令我爱不释手;《安徒生童话》令我如痴如醉……
不知何时,我被一本本厚厚的漫画书迷住了,什么《阿衰》、《老夫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读这类书,别的书,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书并不适合我,适合我的是有关学习类的书。我恍然大悟,立刻远离了这类书籍。
当我逐步升入高年级时,我喜欢上了作文书。只要有时间,我就与作文书为伴,和文字为侣,海阔天空地读上半天。慢慢地,书读的多了,我发现读书最大的要领还是掌握书中的写作方式,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积累书里的好词佳句,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里去,才是读书的收获。我把这种“收获”运用到我写的写作里去,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这时,我突发奇想:读普通的书都有这么大的收获,那读比普通的书更高一级的书——中外名着,会怎样呢?我开始试着读一些中外名着:《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三国演义》、《水浒传》……
我爱书,它会永远陪伴着我,永远,永远……
关于读书经历的作文
我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很小就迷上了看书。只要手中捧着一本好书,就算是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我也不会被其所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书城成了我常常光顾的地方,以前是由父母陪着一道去,而现在则是独自一人步行去了。有时还会约上几个朋友。书城里,人们看书的方式全然不同:有的小朋友坐在爸爸或妈妈身边,津津有味地听他们读故事;有的则在教辅一类书的书架旁边停停走走;还有的人,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都捧着一本文学书,一边看还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我,则喜欢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安静地坐在凳子上看书。因为我觉得看书需要认真,需要从容,需要走进文本之中,才能心无旁鹜。
每当我捧着一本书如饥似渴地读的时候,都会用笔在本子上记录下一些重要的内容,这样会有利于记忆。其实更小的时候,我都是用脑子记的,那种方法很费力,到时候不但会回忆不起来,还会削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实际上不用笔记的人很多的,只要走进书城,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用各种各样办法看书的人,根本不会有人会用我这样的“笨办法”。然而,我却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我看书不只看单一的内容的。以前,我因为不去接触名著与儿童文学这两个版块,所以只看一些童话类型的书,得到的只是单方面的乐趣;而现在,我的爱好越来越广泛,不只是文学书和名著,还有文史类、法律类、自然科学类书籍,我都十分喜爱。
读书,使我的内心渐渐的充实,使我的思想汲取了营养,使我的人格得到了升华。用我爸爸的话说,有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啦!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yi/201211/17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