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或水质清透,或容万物而不争,或随遇而安,安贫乐道。他们都有自己的信念与德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载物厚德。环顾苍宇,当我们面对着这动而不静的世界,物欲的横流与凡尘的扰乱充斥着内心时,是不是应该像水一样拥有宽厚深远的胸怀,更好的诠释中国魂啊!
希望老师再给我打一下分,因为很想知道自己的水平是哪个等级,可不可以算得上二类文或者一类文呢?不胜感激!
【篇八:上善若水】
千多年前,黄河之畔,伯阳与仲尼同行论道。老子指着滚滚江水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老子将水推崇为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水德,水德是最接近于道的。
倘若撇开百家的学术之争,用平和的眼光看待这番话,其中耐人寻味的哲学思想和人文道理恐怕也能受用终生。“上善若水”的思想也因此流芳百世,供今人深思。
水,厚德载物,化身形于万象,融生命于大地,甘心身处万万人之下,毫无怨言,情愿独留于最低洼和最潮湿的地方,故被称为“百谷之王”。
古语有云:“海纳百川。”这般宽广的包容性,试问天地间谁能与之相提并论。同样,善是宽厚的,不拘于小节,是一种无私的博爱,如若仅仅局限方圆之内,又何谈“上善”。
水,为生命之源,给予群芳以沁香,给予百草以灵气,给予人类以智慧,却向来无取于万物,更与万物不争。但是“不争”并不等同于“无争”,有“不争”就意味着有所“争”。只不过水所争取的并不是万物的崇敬,而是万物的和谐。行善,亦是如此。善是没有功利性的,否则无异于伪善。“施恩莫望报”,只要为善行,就无需苛求他人永远铭刻五内,只求一份心安。
“水往低处流”并不是水自甘堕落,毫无尊严。低处虽污浊,却更能深知万物之苦;低处虽卑微,却更能体会自然之理;低处虽曲折,却更能领悟奉献之德。如此行善,怎可不谓之“上善”。
水乃世间至柔之物,无形无影,能于缝隙中百转千回,但天下也少有出其右者。因为弱可胜强,柔能克刚,故有“滴水石穿”之情景。“上善”莫过于此,为善者行善,看似力量单薄,难成大事,实际上,“行善”的目的未必要“成善”,它最大的神奇在于巨大的感染力。倘若万物万象皆善,上善可成。
然而,纵然是水也难免会有翻腾千里,咆哮不止之时,甚至能够席卷大地,吞没一切。由此看来,一味的行善并不就是上善。善是有原则的,好心办坏事也不是理由。如果对人性泯灭者行善,无异于为害世人;如果对穷凶极恶者行善,更等同于纵容黑暗。如此善行,不如不为。
并且,水可因时而变,在相应的时间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当一切如常时,则为水;当炎热炙烤时,可为气;当酷寒侵袭时,能为冰。做善事也需把握时机,何时可为善,何时为何善,皆在变化之中。
上善若水,又岂止如此;人生智慧,又岂能言尽。故语止于此。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san/201407/209082.html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话题作文 君子之交淡如水 守住心灵的契约作文 守住心灵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约定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最美丽的心灵作文 怀念花开的日子作文 发现生活中的美 |
学会做人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当局者与旁观者 对待事物的不同观点 怒放的生命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上善若水 话题作文 君子之交淡如水 守住心灵的契约作文 |
上善若水任方圆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