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过去就是过去了。明天东方破晓之时,我们依旧站在晨风中,与学霸级人物来个刺激。我们还将一直奋斗着,一两次小考,那都不是事儿。
未来,不是想的太远,是一直注视着前方。所有人都想有一个好的未来,然大多数人又都经不起坎坷,所以少部分人做了成功的例子,一部分人做了陪衬,一部分人做了反面教材,致使好的未来永远不会属于大多数人。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所以只能以普通人的眼光看问题,很多人希望不平凡,然而不平凡后,又想图个清静。冯导的好梦一日游可以看出。身边的人说过,不要总想过去,过去想多了,将会很难向前;不要总想未来,未来想多了,也会失去今天。我们能做的还是把握今天,我们一直在奋斗,为了明天的美好,奋斗着不紧不慢的今天。
行了,就说这么多吧,正想着怎样结束这点东西的时候,身边的人说:“我们来听首歌”“什么歌?”“莫文蔚的阴天。”歌的内容完全没有悲凉的感觉,可能是符合现在的心情。
无论生活进行到何时,我们一直奋斗着。
为理想而奋斗
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有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多少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
不论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庄子的《逍遥游》;还是司马迁的《史记》。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
《归去来兮》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虽说陶渊明这些迫于无奈的做官只是为了让家人吃饭,但当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役”时,他却亦然选择了辞官。即使自己这次当了不过八十多天的官,但当自己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时,同时也知道未来的事情现在补救还来得及,便坚决的选择了离开。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不仅仅使自己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而且也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的《逍遥游》——无所待。
庄子的《逍遥游》夸张无比,但正是在这夸张至极的文章中蕴含了大智慧。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意境,很可能是现实社会中所不存在的。但即使是不存在他也会去追求,只是因为那是他一生的理想吗?又或许,他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根本不存在,便只好将它夸大的在他自己所写的文章中表现出来。在这个由他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了《史记》,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被后人尊为“圣经”。但他在写史记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在此过程中他为李陵辩护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忍受“宫刑”。而且还在狱中待了三年,出狱后便又去写《史记》了。所以他又被后人称为“历史之父”。他的名着《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着。这都要归功于司马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直不断的追求着父亲和自己的理想。
人总是要不断努力向上爬的,总是要不断的追求自己理想的,可能是为了现在,也可能是为了将来的自己。而且理想也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够实现的,所以,人需要不断努力追求自己一生的理想。
理想是小舟,心是风,扬起风帆,驾着小舟,在风的推动下,向前航行,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san/201401/20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