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井作文
故乡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无法触及的悲哀,正如故乡的井一样,一个小石子下去,就会激起层层涟漪,不断回荡,久久不息。
井旁缀着各式各样童年的琐事,星星点点地闪耀。光着脚挽起裤腿走在田板地上的时光,泥土轻轻地触摸我的脚;摘了桑葚就囫囵塞进嘴里的情形,满手全是桑葚的紫红;看着蚕宝宝吐丝结茧,白嫩嫩的身子着实可爱。最有趣的是在田里抓了小青蛙作饵,钩在竹竿的线上去钓龙虾。坐在河岸的石阶上,撒下一钩,静静却又满心激动地等着。线移——起钩——装桶。乡下的龙虾憨憨的总是上钩,背上的花纹及颜色也大不同于养殖的龙虾,向外弯的八字像与你做鬼脸,渗着青苔的碧绿。
井始终是威严神圣而不可靠近的,全家只有外婆能取水。每天早晚当外婆念完“大悲咒”,拜完菩萨,就带着满身的檀香虔诚地去提水。用系着麻布条的水桶,从那深不见底的水里舀个满怀。那水,总是盛了太阳,不论是旭日东升或是斜阳西下,那时的我不会知道,这水里有信仰。我只知道那井水舒爽,爽在骨子里。一触就顿觉轻松释然,浇个从头到脚便顿感酣畅淋漓。那里有什么神奇的细胞,蹦蹦跳跳地亲吻我,唧唧喳喳地说话。
上帝总会送给乡下孩子一个慈祥的外婆,一个会打井水的外婆,一个会讲床头故事的外婆。我家外婆不爱说墙头美女蛇的故事,而是唱一段《碧玉簪》或是《桃花扇》,咿咿呀呀带点口音地哼。最早接触的古诗,不是四平八稳落在纸上,而是外婆断断续续唱出来的,飞流直下的跌宕起伏,玉珠落银盘的圆润清亮,像井水那样源源流淌。永远记得那时的外婆扎两个马尾(后来剪了去卖钱),黑发,穿深绿色的布衣与黑色的棉裤。怕也不是全棉,滑溜溜的,起球不吸汗。外婆的背一直弯着,不知是不是被沉甸甸的背篓或是岁月的苦难压弯的。当她下地干活时,我总能听到稻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san/201312/202378.html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