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举。他们于最危急之时,何尝不是怀着如灯的信念!
而历史上普通的平民百姓,又何尝不是这样:陈胜、吴广“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意思是: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这样好吧?”陈胜答应了。商量后,决定冒充公子扶苏、楚国将领项燕的队伍,揭竿而起,发动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开了农民起义的先河。八年艰苦的抗战,中国人民也不正是含垢忍辱,心存信念,确信黑暗、阴霾总能抹去,灿烂辉煌的太阳终会升起。于是,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为抗日救国,为革命事业死而无悔……
朋友,请你在心中点燃一盏明灯;请在你的心中植下一棵不灭之树;请在你的安下一个不死的信念。信念如灯,永不熄灭!
【写作指导:小学生日记指导】
作文需要早起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日记不失为一种有产的训练形式。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阶段,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好日记。
1、写好一句话
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倦意的句式,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等,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一句话的日记,来记录自己在一天里的点滴见闻。训练中,我着重教给学生一些写日记的基本知识,强调日记必须真实,内容要新鲜。这句话是记载学生自己在一天里特有的发现或亲身的感受。不能每天都写差不多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日记的内容应该每天都是新鲜的。日记是应用文的一种,它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要在小学生初写日记时讲清这些要求。
2、写好几句话
随着学生眼界的扩大、认识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和词汇的日益丰富,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写一句话的日记了,这时可因势利导,过渡到写几句话日记。几句话的日记与一句话的日记相比,主要特点在于日记的内容丰富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教给学生一些连接句子的技能。几句话的内容应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连缀而成。可以按先后顺序,也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顺序,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从学完汉语拼音到二年级结束这段时间,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其实就是不知不觉把学生领入了作文之门。待到三年级开始片断训练,沉重就不会感到突然和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