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难辞其咎。
郭或许是个天才,并非指写书或拍片,他是一个顽强的野心家与活动家。文化产品只是其表现形式与实现手段。一朝偶成,无限利用。他有足够的狡猾辨识他必须要做的屈伸,也有充分的柔韧去做到常人做不到的妥协。他的严肃可以在无聊的荒土里培植出一个意义,他的认真可以在肤浅的王国里挖掘出一片深沉。他把面上的东西做得有声有色,尽态极妍,就如同他的书和他的脸:把一切心思花在雕琢现象,把所有触角放在风声前沿;用百分之百的心机去人造感动,量产情怀,用近乎病态的刻意去捏造随意,批发自然;以精准无比的洞察,去钻国情的空子,用责无旁贷的狠辣,去冻结特定人群转瞬即逝的无知。全情投入,变化无穷,但求利己——这是当下社会分娩出的最得时代真传的胎儿,遗传了它最强的基因:杀鸡取卵,成王败寇;趋炎附势,层层奴役。他与他的一切都是最恰如其分的商品,典型得除了商品属性别的一无所有,毫无重量,绝对纯净;正如他那过于懂事、耳听八方、拳打脚踢的一揽子买卖,都堆在面上:太太小姐,物质虚荣,应有尽有……除了灵魂——那份自由自在、鸥鹭忘机的赤子之心,以及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深情体察,而这几乎是对艺术的全部要求。
脑残粉说看了才能评,舆论们说不看也知道。其实对于这样一部与文化灵魂毫不相干的昭然若揭的吸金机器——爱屋及乌的明星衍生品,随书推出的小玩具,只要稍有知觉的人,看后的评价与不看的评价都应该差不多。人们看后大惊失色道“原来我们冤枉它了”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看了再评是归纳法,不看就评是演绎法。好比我一听说罗玉凤要参加亚洲选美小姐大赛,就知道她肯定拿不了奖。这是我的判断。你也可以说我没有去看赛况,没等结果公布,是主观臆断。但这是基于我对罗玉凤的了解,有经验可循,恰恰是出于理智。看到郭敬明就知道《小时代2》烂,就有如看到james
cameron就知道《avatar2》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san/201308/19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