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时代2》观后感作文,在《小时代》中对金钱的极度崇拜使我十分不喜欢这部电影。1里面缺乏背景的人物,到了2中继续缺乏背景;十里洋场只是符号,套上哪个环境都一样,影片深陷的还是几个枯燥人物的死磕;励志、披露、物质都是表象,编导表达的仅是自己内心非常个人化的干巴巴的小矫情。名为女性视点,其实是利令智昏的孤家寡人对女性心态的想象,是君主命令姬妾所应该有、且只允许有的状态——以对君权财富的臣服统领自己的一切行为,亦即权力财富的附属品;因为除了权力与财富,君主往往一无所有,不让女子们渴求这个,君主如同乞丐;影片的核心意识是,不迷恋男性肉体与男性财富的女人没有前途;极力地渲染黑暗,急不可耐地与上一部区分开来,做贼心虚地告诉大家:没你们想的这么肤浅,你们看,还有这个,还有这个……仿佛罩上撕裂、背叛、怀疑、被利益击倒的时髦概念,影片就有了深度;仿佛从穷酸的小阳台小发布会移驾到大别墅大会所,格调就有了攀升;套用片中的台词,这只是用各种高级过程来衬托影片的结果有多低级。不必诟病它较第一部对男色更为变本加厉地渲染,或角色们统一分配的两个字的名字,以及如定制般的雷同的长相,那只是导演的个人趣味;也不想讥讽台词里终于吐出了几个大牌,那也只是导演喜欢“有质惑”的东西——电影的核心在人物,人物可以昙花一现,惜字如金,也可以肤浅轻飘,歹毒卑劣,但背后一定得深藏掌故:隐秘的过往,浩瀚的心性,滴水藏海,各含千秋,水有源,树有根,使观众见一叶而知天下秋。而此片人物毫无灵魂可言,不是我们周边实实在在的人,那一个个端着气、憋着劲挤出来的台词,没有骨肉只有皮相的堆砌,松弛的人物反应,前后不一贯的人物行为,怎么看都是傀儡,像学校或单位文艺晚会的小品唱大戏,尚不如给低幼孩童看的卡通角色鲜活。荧幕剧作本是虚幻,任意发挥,诗无达诂,都无可厚非,只要能模拟真实,就能触动人心;但无论怎样开脱,郭的智术短浅、导功薄弱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san/201308/19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