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为的底线。作为学生要有学生的言行规范,这是古代圣贤的教导;作为学生,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学生 ;而做一个有道德的学生,首先要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其次要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人名字叫闵子骞。母亲早逝,父亲因不堪家务重担,又娶了一位妻子。闵子自幼缺乏母爱,有了后娘,自然倍感高兴,但是后娘却不喜欢他。一年后,后娘生了两个儿子。闵子渐渐懂事,知道后娘有私心,但他并不忌恨。
闵子父亲极少过问家事。闵子能够忍辱负重,凡事讲究孝悌。弟弟年龄尚小还不懂世事。唯独后娘,心地不纯,使这个小家庭暗藏危机。后来,父亲发现闵子的棉衣为芦花所做,极为恼怒,并打算休掉后娘。闵子说:“后娘毕竟也是娘啊!”又说:“后娘只让我自己受冻;并没让弟弟也受冻啊!爹爹要为弟弟着想啊!”这时,闵子的两个弟弟也来跪求父亲。闵子父亲看着三个孝顺的儿子,他又把妻子叫来,告诫她要宽厚仁慈,一视同仁。她羞愧难当,点头应允。
闵子的孝心与孝行令后娘极为感动。从此以后,她完全改变了态度,这样一家人才真正地和睦起来。
如果父母双亲都喜欢闵子,闵子要做到孝顺父母、有道德是不难的,而当父母双亲有一方或都不喜爱闵子时,闵子更要孝顺父母,这是最可贵的。由此看来,闵子是一个孝顺父母、有道德的人。
汉代时有一位大儒,名字叫韦贤,他以爱兄长著称,儿子们也都具有尊兄爱弟的好品质。
韦贤博学多能,被封为扶阳候。他有四个儿子,长子万山,次子叫宏,三儿子叫舜,小儿子叫元成。元成任大河都尉的官职。韦宏担任太常丞,主管宗庙祭祀,不仅事务繁重,而且容易获罪。韦贤打算让次子韦宏作自己的继承人。但韦宏天性以谦为德,不肯离开太常丞的职位。待到韦贤病重,韦宏获罪被捕入狱。家人假借韦贤的名义,上书朝廷,说让元成继承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