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一位不平凡的教师作文800字

“不论是台上台下,我都尽量保持轻松的氛围……我的课堂,从来都不会死气沉沉,我喜欢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至于他在颁奖典礼上短短十分钟讲话赢得台下六次掌声,他是这样解释的:“‘六次掌声’不是我刻意营造出来的,也许是一种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一种思想交流和幽默吧。我就把颁奖现场当成特殊的课堂,‘学生’喜欢轻松的氛围,氛围一轻松,积极性也就高了,就能碰撞出思想火花。”正是因为他营造这种独特的课堂氛围,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使师生做到融为一体。这应该就是他教的班级的成绩在全年级段一直处于前列的原因吧。

凡者甚躁,尚者且安
   躁者,难成大气。没有耐心、没有恒心地去干一件事,就像把半成的毛胚未经晾晒就放入不旺或过旺的火里烧制,出窑的瓷器即使未碎,也难以成大器。安者,易成大气。他们有勇气、有信心、有恒心脚踏实地去做成一件事,做成的事即使普普通通,也能让人感受其中的不一般。胡中祥老师作为盲人,敢于坚守,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心愿,其内心的安详和坚守,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写作指导:写作要从心态、知识两方面着手】

  说到备战高考,我觉得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态,二是知识。

  关于心态,我觉得要做到“四心”:专心、恒心、开心、放心。前两个我就不细说了,至于开心就是要多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你又多学了点儿知识,有掌握了一套做题方法,你还可以想考完试我就可以迎来一个最轻松的假期,还有多么精彩的大学生活在等着我,想到这些难道你不开心吗?至于放心,你要明白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都会有收获的。有的考生可能会担心自己考前失眠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这你完全可以放心,高考三天我的总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足10个小时,还不是一点事没有!毕竟我们正当青春少年,少睡一会儿不会有多大影响。

  说到知识,首先要全面发展,对弱门功课或某门功课的弱项一定要花时间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补救;其次要跟老师的复习进度走,别忘了,老师的经验要比我们丰富得多;再次要注重课本和笔记,考前回归课本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解题能力要想突飞猛进是比较困难的,而理清知识却比较容易,理清了知识再做题就会好得多。

  我认为合理地利用模拟题也很重要。()要从那像小山一样的模拟题里抽出一部分题限定时间,认认真真地做,而其他的模拟题只要挑一些重要的题型和自己拿不准的题来做就行。前者是为了增强“考感”,后者则是有针对性地提高。虽然高考题每年都在不断求新,但不变的传统题目仍然很多,所以多看看历年的高考题,把这些题搞清楚至关重要。

  关于高考我总结了四点经验,不知对大家是否有帮助。一是长题不难,纵观历年考题,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二是难题不后,最难的题一般在试卷中间一点的位置,最后一道题往往不是最难的题,所以考生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做;三是不必做完,考试重要的是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做到哪儿算哪儿,高考时我数学题就没做完,结果数学成绩仍是全省第一,有选择、填空的满分撑着,做不完就做不完吧;四是作文,一定要写真情实感,不必追求华丽的词藻和结构的工整,表达感情是第一位的,就算写议论文也不要大讲空话,说自己想说的,只要有&ld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er/201402/205860.html
  • 上一个高中作文:
  • 下一个高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珍惜资源作文800字
       捡拾幸福作文
       正视挫折作文600字
       记叙文800字
       等待长大作文800字
       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作文800字
       不一样的滑雪体验作文800字
       微笑的味道作文800字
       诚信作文
       校园的石榴花作文600字
     
     信心是成功之本——永不言弃
     误会
     偶尔停一下真好作文800字
     沉默的声音作文800字
     一位不平凡的教师作文800字
     珍惜资源作文800字
     生命的水
     黄河,多么伟大
     我要微笑着面对生活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不平凡的珍奇作文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心
    我记忆中的一位老师作文
    一位有趣的老太太作文
    不平凡的老师作文
    平凡人的不平凡作文
    并不平凡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