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长河带着奔涌的浪波呼啸而过,出现过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未了的遗憾;岁月的车轮伴着滚滚的尘埃缓缓驶来,为荒芜的大地带来生机,带来希望,带来一直期望着的——那一抹绿。
幼时,出于孩童的天性,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外界对一切对我来说都充满了诱惑。初春,万物复苏那一抹新发的嫩绿便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将其挖出来,奉若至宝一般将其栽入精心准备的小花盆中,悉心照料,将那无形中的美无保留地展示。
一天后,它长高了一小截,枝头的那抹淡绿也已染上些许金黄,仿佛将阳光锁在了那几近透明的躯体之中,又好像是一块金色的水晶在闪耀光芒,美极了。晚上,窗外不时传来呼呼的风声,像是一声声凄惨的哭泣。梦里,那抹嫩绿已然不在,只余满眼的枯黄被风吹落。秋风扫落叶,我已无法从遍地的枯叶中找到那抹曾经属于我的碧绿。猛然间被吓醒了因为我好像看到那抹碧玉般美丽绿,正立于遍地枯黄之中流着泪,“再见了!”一句道别之后便化作枯叶,被风扫落。
“我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心中一句对自己的承诺,便将它重新栽回土中让它回到自己的家。后来便一直照料着,期盼着它长大。虽然他已不再属于我,但在我心中,它已化为我童年美好记忆的载体,我要让他长大,长成一片碧绿青葱,待我白发苍苍之时便坐在它的浓荫下寻找曾经的趣事。
如今,或许它已成为参天巨木中的一员,亦或许已化作遍地黄土中的一抔。无论它现在如何,我已找不到当年那抹曾使我几度留恋的一抹新绿,但我永远不会失去那美好的记忆,因为在我心里有那么一片沃土,它会在那里生长,长成心中的那一抹绿。
【写作指导: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er/201402/20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