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太阳系的故事》,这本书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太阳系的起源,演化及其在未来几十年之后的可能归宿等一系列问题。
当初我借这本书的时候,上面那许许多多的插图深深的吸引了我。插图有的光彩暗淡,有的色泽光艳,但就算是那难看的图片,也是每个天文学家历经艰辛拍摄下来的。这些宇宙里形形色色的图片,激起我莫大的好奇心。如果我没有读过这本书,我永远也不可能目睹到太阳系的光彩。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它以后的宿命。正如其它一些质量和太阳一样的恒星,太阳会沿着以下两条途径:1,走向自己的死亡,一颗如太阳这样的小质量恒星,它自己最外面的大气首先会不断慢慢的膨胀起来,直到自己极度膨胀而变成红巨星,因为要不断向外扩张,太阳最外层的壳则会越来越薄,以至于把里面的核显露出来,同时,恒星的那部分所谓被抛掉的外层大气会被扩散的越来越大,直到尺度超过1光年,成为稀薄的气态云雾。这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以后的宿命。
而比太阳质量大的恒星呢?其死亡场面比太阳死亡场面更宏伟壮观得多。它会通过自身爆炸或碎片的强大爆发成一颗新星。其被抛射到太空的恒星气体,则会继续不断的扩散。总而言之,一颗恒星无论从哪条途径走向自己的末日。其物质的大多数,最终都会走向同样的归宿:四处分散而最终归于总星系。最后,这样的恒星残骸会在大约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里,重新聚集起来,组成许多巨大无比的星云。天文学家美其名曰星际物质。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故事的最终结局。事实向我们证明正好相反,这是故事的开端。因为,我们都知道宇宙是一部周而复始,永远循环而永不停歇的“大机器”。而我们的太阳就是从那些所谓“死亡”了的恒星里面,开始慢慢萌生,而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太阳,所以我纠结的一件事是:当太阳逐步走向“死亡”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