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作文
“要不要劝劝他们?”
“好的,我们不仅仅是过路人,更是经历沧海桑田的同路人。”
我们走到唉声叹气的同学面前:“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新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
别了,我的流放地,你让我承受委屈,经历风雨。我想:有永远的“最后一排”,却永远没有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2006年上海满分作文。半命题:我们的名字叫 )
权威解读: 这是一篇散发着灵气、诙谐、幽默的考场佳作,读来耐人回味、发人深思。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一次切身体会,向我们诉说着后进生真实的生活和思想,他们渴望理解和尊重,本身就是弱者却仍然关心与他们有同样遭遇的同学,他们知耻而后勇,他们本身所拥有的闪光点弥足珍贵,如何对待、理解、关心“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是值得教师们思考的,这是本文巧妙的选材给读者带来的深层的思考。
虽说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是具有个性风格的语言运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细细品读文章的语言,即会令人忍俊不禁。如“‘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几个‘捣蛋鬼们’对我眉目传情,挤眉弄眼,‘本地土著’送来独有的问候”等;也会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厚实的文化积累,如“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等。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