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镇**社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工业园区好风光。
我是来自**工业园区**镇**社区的一名劳动保障协管员——**。非常兴奋能有这么一次同大家在一起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纽带情系百姓》。
漂亮的金鸡湖畔,迎来了中新合作——**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滚滚热浪,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在古城水乡悄然崛起。昔日的一片片水田、一亩亩渔塘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勤劳、朴实的园区农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动迁楼(或洋)房,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里人”的日子。然而,那些祖祖辈辈与田地打交道的农民,一个个种田能手、养鱼行家,当他们离开土地、面对工厂内的高科技机器设备和企业严格规范的内部治理时,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起来,观念的落后、技能的匮乏、使我们的失地农民一次次的被企业拒之门外、陷入无法就业的困境。[找材料到-cnwmz.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固国之策。如何使我们失地农民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日夜牵动着园区各级领导的心。近年来,为了切实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园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改进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就业培训推荐网络、开发建设了失地农民信息治理系统、并建立了一支以就业服务为工作重心的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等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推动失地农民就业。
我们劳动保障协管员是政府的手,群众的嘴,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爱心纽带。与百姓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时时刻刻情系百姓,就是我们天天的工作。引导百姓转变就业观念,增强他们就业信心,鼓励百姓参加培训,提高他们就业能力,了解百姓就业需求,推荐他们实现就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自从我担任劳动保障协管员以来,为了全面了解所在社区失地农民的情况,实现对他们的动态治理和服务,短短二个多月时间,我走遍了社区的每一家每一户,摸清了社区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培训、就业需求,并按要求在原有信息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更新,为领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这里,我可以自豪地对你们说,整个**社区失地农民的状况我比谁都更清楚。“社区共有失地农民2043人,其中待安置人员923人、保养人员899人、被抚养人员221人,待安置人员中有76人尚处于临时工作状态,还有12人仍失业在家。。。”这些数字我随时都可以脱口而出。在与失地农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现状的同时,我还积极宣传相关扶持政策、传播最新培训信息、岗位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推荐。让我值得小小骄傲的是,至今为止,我已推荐失地农民就业75人次,其中被企业录用的有38人。
我们协管员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真正做起来可没那么一帆风顺。记得,前不久,我到失地农民吴伟珍家里去发放技能培训通知书,一进门,刚说明来意,吴伟珍就把
通知书扔到了我的脸上,对我大声嚷嚷起来:“叫你帮我找个轻松点的工作,你却让我参加什么手焊培训,我初中都没毕业,怎么懂手焊这种玩意?你们这种人只会做表面文章来唬弄唬弄我们,出去出去。”她一把就我推到门外。门砰的一声关起来了,可我的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在家里受父母宠爱的我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说实话,当时我发誓再也不来这家人家了。可是,就在第二天,当我从她邻居家了解到她家情况后,我的想法变了。吴伟珍她今年36岁,原来在一家羊毛衫私营企业上班,企业关门后,一直失业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