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征文演讲稿 >> 正文
海警支队双拥征文风雨十二载警民鱼水情

就丢了吧。可徐先生老伴私下告诉熟悉的海警,老头子最喜欢用收音机听时事新闻、对此款老式收音机情有独钟。群众利益无小事,当时负责为民服务的李干事听说此事,立即向支队领导汇报,领导叮嘱小李无论如何也要买回相同型号的收音机赔给徐先生,决不能让群众利益有半点损害。后来小李跑了很多地方,终于把这款已经停产的老式收音机买到。当小李带着崭新的机至来到徐先生家中,徐老开始说什么也不肯收,后经小李耐心说服才收下,徐先生特地给支队写了感谢信,他激动地说:“我在国外呆了大半生,象你们这样雷锋式的部队我从来没见过!”

被誉为凌桥集镇活雷锋,是驻地群众对海警官兵的厚爱,也对为民服务队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为民服务队紧密结合双拥工作的深入,在服务设施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2009年支队投资8000余元,更新了器材和设备,并对为民服务场所进行全装修,增添了座椅和饮水机,全新喷绘的招牌也更加醒目:洁白的墙壁上还张贴着部队介绍、爱民固边战略宣传海报、日常法律知识、家庭医疗自救知识及各种便民小常识,让群众到这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海警为民服务队在服务形式上不断加以创新。坚持每月20号定时、定点服务外,近年来还隔几个月就和驻地社区开展警民联合为民服务,官兵们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到残疾人家中开展结对“贴心”服务。

张阿婆推动传帮带教

民拥军、军爱民,为民服务队雷锋式的服务,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了“老主顾”,兴农村85岁的张阿婆的头发,十年来全部是由海警官兵给她打理的!人民的需要就是官兵努力方向,单是“理发师”就换了“三代人马”。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二年来,为民服务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光荣传统 12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靠得是海警官兵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诚,靠得是一批批官兵的传帮带教。

海警31011艇退役三期士官杨越海能剃一手好头发,老百姓称赞小伙子的理发技术胜过理发店。2009年杨越海期满退伍了,他的理发手艺传给了同艇的机电班长张辉明。几年来,小张的理发技术在驻地也是名气渐响,很多人来支队为民服务窗口理发时点名要小张来理。2009年下半年,小张调往海警1001舰,海警31021艇一期士官吉豪马上接上手,如今他能独当一面、成为“第三代”了。当年的服务队队长尹洪武已升到海警大队当副大队长,虽然他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每次为民服务活动他很少缺席。他说:“驻地群众信得过我,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尹洪武的电器修理堪称是绝活,新大学生干部王智2009年跟着尹洪武学习也出道了。如今,师徒俩每月20号为民服务时同台献艺,每次都让群众满意而归。老百姓高兴地说:“小王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老百姓是真正的受益者。”

为了建立为民服务后备人才库,海警支队在新兵下连后,总会组织新兵陆续来为民服务点接待群众,现场观摩,对于那些有兴趣而且动手能力强的新兵,为民服务队予以重点培养,并适时将他们吸收进为民服务队。就这样传帮带教,代代相传,才确保了12年来**海警支队在2009年为奥运会去青岛保驾护航、2009年为**世博会安保演练,以后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调动特别繁忙的时期,每月多种形式的真情为民的光荣传统不断相传。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新区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大哥换车…
       社区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祝福送给…
       水利局国庆60周年诗歌征文水梦成…
       优秀青年建国60周年征文献青春报…
       退役军人国庆60周年征文千里拥军…
       庆祝祖国60华诞诗歌征文祖国与故…
       工业大学国庆60年征文80后起中国…
       建国60年格律诗词征文一个80后眼…
       纪念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双溪礼赞
       农信社建国60年征文乡下人迷上了…
     
    民政局加强节能建筑推广意见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市场管理办…
    项目奠基仪式致辞
    医务科长就职演讲
    公司年新春联谊会串讲词
    大学生到村任职总结
    化工厂见习工作汇报
    二○○九年党建意见
    民政局加强科学规划发展意见
    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统筹推进农村基…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户政科党支
    公安监管支队副支队长先进事
    消防支队建国60周年学习心得
    中国海监威海市支队开展新一
    市城管支队半年总结
    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半年总结
    青年志愿者支队成立策划书
    支队党委机关讲党性重品行作
    环境监察支队聘用人员管理办
    城管支队纪检监察要点
    征文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