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不够高,服务意识不够强。窗口工作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等在原单位,有些进驻单位对中心管理机构的监管要求落实不彻底,人为弱化窗口职能,把一些难管理、素质不高的人派至窗口工作,有的甚至将其所属事业单位的人员或从企业抽调人来“应差”。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在原单位受不到重用而被派来的,再加上中心制度全,管理严,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大部分县窗口岗位津贴没能列入财政单一核算,一些单位特别是条管单位的窗口岗位津贴落实难,造成窗口工作纪律观念不强,人员流动频繁,自然弱化了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日常管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自然也就不高。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以上问题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创新滞后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集中表现。
(一)现行管理体制制约着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的发挥。政府组织是严格按照分权、分工和分层原则建立起来的,而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要求我们打破这些原则,使每一个机关或窗口都能独立完成一项完整的服务。这对原有管理体制作出了全面反思,是在保留官僚制的理性、法治等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幅度改革,能够使政府部门不断地以新的方式来运用资源和提高绩效。公务员制度刚刚实行,公务员的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尚未深入人心,中心这种管理模式却要求我们继续改革,既要吸收传统官僚制的精华,又要进行批判和创新,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行政服务中心触动了长期“隐藏”着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由于法律的不完备,给一些部门以可乘之机,导致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不少部门把行政审批权作为实现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手段,设置了不少关卡。而现在要把行政审批权交到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窗口运作,统一收费,承诺办结”,而且要求办事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自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体制的不健全影响了行政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行政服务中心并不是建立在法律制度的控制下,法律没有赋予中心执法主体资格,也就不承担法律后果,中心协调和裁决的权威大打折扣。对于个别职能单位不予配合的,虽然纪检部门、行政服务中心可以过问,但在执行上仍有一定困难。经过这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大量的行政审批项目,但都是一些没有法律依据设定的审批项目,极少数单位仍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临时性行政许可项目和待定行政许可项目。
三、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为推进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领导高度重视,做到令行禁止。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成功实施进一步说明了整合行政服务资源,强化行政服务的必要性。县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的运作,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组建行政服务中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迫切要求,是学习贯彻 “科学发展观”,体现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对于那些故意拖延、不肯交权、消极对抗,不
本文由: 免费提供 配合行政服务中心的个别部门领导要予以警告,对那些表现较好的部门要予以表扬奖励。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把中心推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当前,一定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管办分离”制度,坚决取缔“小金库”,为行政审批权顺利转移扫清障碍。(二)完善监管机制,狠抓制度落实。围绕“依法、规范、便民、高效”的原则,本着“缺什么、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