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征文演讲稿 >>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政协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了两岸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优惠政策吸引台商回大陆投资创业,共谋发展,增进感情和亲情,增进理解和信任,使台湾同胞感受到两岸同胞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生息相关。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民心不可违,和平统一祖国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通过各种活动,真正使旅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做到了“思想回归,资金回流,知识回报”。

八、扩大交流,广结良缘,在开展对外交往活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中发挥了纽带作用

(一)外交方式灵活多样生效益。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在我国整个外交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最大特点,这就是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积极做好在新形势下交友联谊的工作,特别是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依法保护他们的一切正当权益。因此,在接待工作中,主要是让他们多看、多听、多议,不勉强做政治宣传。当然,对他们适当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宣传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向他们赠送一些家乡建设的录相带、画册、画页等,也是合理而必要的。不过,做这些工作时,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很得法,成效也明显。同时,“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了解侨情,理解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把海外“兵团”这支在政治上有造诣、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声誉、科技上有建树的强大队伍运用好。

(二)恪守宗旨协和四方扩影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交往日益扩大和频繁。我们继续开展同有关国家高层人士的互访,有计划、有重点、多层次地发展同有关国家的相关机构,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在着重开展双边交往的同时,广泛开展多边交往;在发展与官方机构交往的同时,重视与民间组织的交流。中国共产党已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保持着联系和交流。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民间对外交流更加活跃,有力地配合了中国的总体外交,在联系和交流中,中国政府和人民树立外事无小事的思想,严格按照国家外事纪律和工作程序,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特别是在积极开展首脑外交中,许多重要共识和重大问题都是通过首脑外交达成和解决的。人民政协还发展了同国外咨询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交往与合作,能起到官方外交难以起到的作用。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对外交往,宣传和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让世界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所以,结缘广泛,好友如林,协和四方,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与有关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帮助和改进政府的工作,有利于促进和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有利于维护和加强社会团结稳定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建设

本文由: 免费提供 和谐世界、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共同奋斗。本文由: 免费提供

 

上一页  [1] [2] [3] [4] [5] [6]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政协性质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30年…
       扛起父辈精神旗帜
       商场超市5周年庆典征文
       我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征文
       祖国60华诞征文我爱你祖国
       庆祝建国60周年交通征文
       建国60周年英语征文
       庆祝建国60周年教育征文
       我与祖国共奋进
       电业局庆祝十一祖国颂大型歌会主…
     
    论学习十七大精神领导干部党性修…
    县级工商联招商经验材料
    市长非公有制经济表彰大会讲话摘…
    教育局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总结
    语文教研组教学计划
    乡镇社区居委会总结
    学校学生课后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学校校长就职演讲
    共青团会泽县五星乡委员年会总结
    水利工程项目领导事迹材料
    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安排意见
    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方案
    企业一套表改革实施意见
    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工作方案
    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情况报告
    党委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深化人口计生改革机制实施意
    林权规章改革动员大会讲话
    街道社区作风改革工作方案
    公务卡改革调研方案
    征文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