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强化考核评比,由新村办牵头,定期组织督查组到各镇巡回督查,重点督查管护经费落实到位情况、管护队伍的工作运行情况和环境卫生管护的实际效果,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将环境卫生管护情况纳入镇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年度综合考评体系。
这一管护机制的形成,为保持新农村干净整洁的面貌提供了很强的技术操作平台。
1、为塑造新风貌展示了一个亮丽的窗口。各示范点是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中干出来的,凝结着干部群众的心血,成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无疑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心中可以与城市媲美的地方,是农民群众引以自豪和向外展示其风貌的窗口。如今,建设好的新农村有了长期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作为对其付出了辛勤努力和直接享受了实惠的群众就消除了“今后怎么办”的疑虑,也更加增强了大家对推动村庄整治改造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循环。
2、为培育新农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各扫门前‘雪’”、“轮流值班”制,增强了村民的责任主体意识和有权管理村民事务的自豪感,对良好风尚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村民互相评议”、“挂流动红旗”的举措,无形中创造了一种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浓厚氛围,对激发群众积极向上有重要意义。
3、为凝聚党群干群关系添加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少郊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一开始是消极态度,在明白了事理、享受了实惠后,多数群众行动起来了,但有的还抱着等待观望的心里。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使广大的群众进一步体会到了政府的负责任态度,认识到了党和政府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决心。不少群众曾经说:“过去许多好的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昙花一现、半途而止,没有长久的思路和保障。这次好了,政府不仅帮助我们建设了美好的家园,还帮我们管理好家园,我们再不行动起来,真是对不起政府、对不住良心。”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试行,给我们带来深层次的思考:
1、要充分激活管理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解决管理中“人”的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中,不管是被聘请的专职管护人员,还是村里的农民群众,对管理的效果都具有决定作用。因此,一是对专职管护人员要有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防止干好干坏一个样,避免他们在短期内有满腔热情、有责任心,而时间一长就消极应付,使脏乱反弹;二是要强化村小组干部和理事会的督促作用。转变村民长期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需要有一个过程,制度、机制执行、落实的初期,也应该严格、有力,因此,在长效机制管理中,理事会、村小组不仅分工负责的成员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其他成员也不能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要避免出现“一人不管就无人问津”的现象,防止机制的空运行;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只有把农民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转化他们的观念,实现由“要他们这样做”到“他们自主这样做”的转变,才能发掘出农民的内在动力,真正永葆农村的长久魅力。
2、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管理资金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有“钱”来管的问题。○1、下大力培植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长效管理的人员工资、维修费用,对于农村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依目前的状况,由政府财政包揽不可能,靠村集体统筹,普遍没有这
本文由: 免费提供 个实力,全部由农民摊派,不仅增加农民负担,操作也很困难。因此,必须培植产业,发展经济,努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个人收入。对于地处城郊的农村,应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