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个别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违规违法不究的情况。总结成绩,正视差距,是为了更好地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希望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各有关部门时刻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强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二、站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今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问题,是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副总理在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按照这一要求,今年,我们要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点,在科学监管上谋发展,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作文章,确保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一)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在种养殖环节要深入开展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检查,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要进一步强化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工作,确保上市肉食品检验率达到100%。二是在生产加工环节要严格执行食品加工企业“qs”准入标准,强化卫生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和使用非食品原辅料加工食品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加工企业。三是在流通环节要严格落实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开展经营主体清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进货索证索票率、进货台帐建立率达到两个100%。四是在消费环节要严格卫生许可证的发证和审核,将小型餐饮业真正管起来,深入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学校(幼儿园)食堂的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使食堂和县城内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票制度。五是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农村的监管力量相对簿弱,农民是假劣食品最大的受害者,农村是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地区,因此,要继续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作为监管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解决农村食品市场安全问题。六是在药品领域要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药品经营集中地区为重点,强化监管,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保障群众的用药安全。
(二)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重点,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随着食品药品监管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要不断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保障水平。一是继续完善源头监管机制。进一步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用承诺书提升企业自我的约束能力,用规范工作流程提升监管能力,建立质量隐患排查预警机制,加强质量源头监管。二是继续完善食品药品可追溯制度。从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和消费等环节建立可追溯流程。一旦发现问题,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追究责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三是继续完善隐患排查和食品药品信息发布,企业信誉公布制度。各有关部门监督检查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分级负责,盯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抓住关键部门、关键企业、关键岗位,认真开展企业自查、部门专项检查、政府综合督查,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药品信息,公布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增强公众的识别能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着力建立健全县、乡、村监督员、信息员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属地监管视察制度。
(三)以有效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为重点,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