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乡在偏僻小山村,父母是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长年的劳累压垮的了父母身体。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人,教养好孩子,他们不忍更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因此,我的家庭相当贫困,经济十分拮据。
每次放学回家,看到父母那日渐憔悴的脸,渐多的银发,压弯的腰和冻裂的双手,我有辍学打工的冲动。可是,每次看到父母那期盼的眼神,我的冲动被打入了万丈深渊。我暗自发誓,为了父母,为了自己,我要加倍努力学习。
怀着这个坚定的信念,从小学到初中,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咬着牙挺了过来。中考后,我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看着附带的收费单,我迷茫了;站在一旁还没收敛笑容的父母,他们的表情也僵住了。当晚,我家灯火长明 ,父亲蜷缩在门角不停地大口大口地抽着烟;母亲盘着腿坐在床上,不住地叹气……就这样一个多月的光景过去了,望着年迈的父母,看着家乡贫瘠的土地,我的心彻底失落了。
就在我迷茫之际,国家助学政策犹如一颗启明星,照亮了我眼前的路,使我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激情。我怀着无以言表的心情迈进了我理想的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从进校的那一天起,我便感受到祖国、社会和学校对贫困生的关怀和支持。绿色通道、助学货款、助学金、勤工助学……一个个优惠政策扑面而来,让我置身于温暖的海洋,快乐地遨游。
到这时,我才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职业理想;第一次离开家,参与集体生活,开始学会独立,与人合作;第一次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开始了学以致用,亲身实践。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我懂得,职业高中是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时刻告诫自己,在这三年里,一定要掌握扎实的知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努力与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回馈帮助我的好心人,回报党和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关爱。 在学习上,我勤奋认真,严于律已,今年5月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今天,我又荣幸地站在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的领奖台前;在生活上,我热爱劳动,节俭朴素,积极参加了学校勤工俭学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热心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自己专业知识为学校附近农民义务维修家用电器近百次。我在学校担任学生会主席,以身作则,积极开展工作,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今年6月被团市委评为“优秀团员”。所有这些,都为我今后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7年,当温总理在两会上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这句话赢得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掌声体现了人民的心声,人民的意愿。国家助学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策。这项政策关系着我们青年人的未来。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贫困不是我们青年学子的自愿选择,实行这一举措最重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制度性的保障,从起点上为我们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赢得了机会和时间。任何一项有利于我们青年成长、发展的政策,必然会受到我们青年人的拥护,都会产生极其巨大、深远的影响。
国家助学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我会合理运用这些钱,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了国家助学金的相伴,我们远行的道路更加宽广,我的心灵不再寂寞与无助。
受到国家的资助,我深感社会无比温暖,并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像帮助我们的人一样,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我明白获得帮助后的那份喜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