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演讲稿 >> 正文
农村信用社演讲稿

份上,还是存了1万元。谁知这1万元刚存1个星期,这位老板又打电话,说有急用,我赶紧把钱送到了这位老板的手中,老板见到风尘仆仆的我,不仅未接我送来的钱,反而又从家里拿出3万元交给我,笑着说:“你们的服务还算不错。”从此这位老板不仅成了我们的常客,而且每月存款余额都保留在5万元以上。   
    谈起储蓄我有使不完的劲、剪不断的情,几乎达到了痴迷程度。成天脑子想的是储源、本上记的是储户、往返跑的是储蓄,存款已成为我的第二生命。一年来,我把所有精力和心血都放在揽存事业上。在实际工作中,我对待客户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真正以真心换真情。在一次傍晚下班回家途中,偶然遇到了一位老乡杨某,与其交谈过程中,无意间得知她的母亲过七十大寿,于是晚上我送上了自己真诚的祝福。轻轻的一份温情,深深打动了老乡的心。通过这种人情往来,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情意,没过几天,她陆续将存放他行的存款转入我社,现累计余额已达40多万元,且都是定期存款。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小事,才使一个个客户在我社生根开花,壮大了我社的客户群。
    有人曾对我说,揽存是门苦差事,只有你找别人的,没有别人找你的道理。这话一点不假,揽存工作确实要付出很多,而且往往大多数的付出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度过的。在对待付出和回报的问题上,我始终将天平的砝码放在付出一方,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了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去年我曾多次自掏腰包与客户小聚,不少客户深受感动,将在其它银行的帐户全部撤消,将资金存放到我社。为了搞好储蓄工作,我不仅在时间、家庭上付出了很多,有时还得做出许多其它额外的奉献。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去年我在揽存工作中贴补近千元,从末在单位报销过一分钱费用,有人说我“傻”,我一笑了之,为了能拿回自己和分社其它职工的工资,为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我认为所做的一切值得,我无怨无悔!
谈起揽存感受,我认为仅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联社花了很大力气争取来的黄金客户,为了做好医院近千名职工工资的代发工作,我深感压力大、任务重,特别是在医院每月发两至三次工资的情况下,自己从不叫苦,从不叫累,经常加班加点,有时晚上加班到九点多钟才回家,锅里的晚饭冷了又热,热了又冷,连丈夫也为我这种精神所感动,主动承担了繁重的家务。
    我与上班地点相隔二、三里路,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不辞辛苦,有时为了赶上中班,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就买包快餐面充饥。为了完成自己预定的存款目标,白天夜晚地干工作,回家做饭洗衣次数少了,儿子的成绩下降了,但为了存款不下降,我成了年迈父母不孝的女儿,也成了年幼孩子不称职的母亲。一年来的风风雨雨,凝聚着我对储蓄事业的热爱,也融进了我对储户的片片深情。在这里,饱含了储户对我的信任;在这里,凝聚了我一年来的心血和汗水。这里,虽然没有战火的硝烟,却处处充满着金钱、名利与清廉、贫苦的短兵相接。这里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终日重复的近似于机械的、单调的工作。分社里有多少笔存款,有多少余额,我心里清清清楚,但一年来,我所走过多少条路,流下多少汗水,撒下多少颗希望的种子,我却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每当看到自己每月能够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所有的辛勤和劳累顿时无影无踪。特别是去年年底因我社存款任务超额完成而获得各项奖励时,我心里乐滋滋的,印证了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的真理。如今联社出台了一系列按劳取酬政策,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诚信演讲稿
       计生演讲稿
       计生诚信演讲稿
       社区计生诚信演讲稿
       教育局廉政演讲稿
       劳动最光荣演讲稿
       劳动保障演讲稿
       热爱劳动演讲稿
       安全教育演讲稿
       法制教育演讲稿
     
    财 税 工 作 会 讲 话
    学校少先队会讲话
    纪念青年运动演讲稿
    教育局加强教学研究意见
    重阳节的短信30
    镇人大主席个人任职汇报
    加速乡村劳动力转移学习材料
    清明节作文扫墓
    市房地产经纪机构检查情况汇报
    西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策划专家评审…
    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
    农村社保试点实施工作方案
    农村饮水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
    农村低保政策实施工作意见
    农村党组织三联三促实施工作
    做好农村统计工作安排意见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加强农村基层机构建设意见
    农村低保重新核定工作意见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工作意
    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