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美好的诗歌、语言,都是人们对奉献精神的赞颂。今天我们讲奉献,并不是讲付出劳动不要报酬。而是讲一种精神,在公与私、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把前者放在首位。同学们对你们而言,刻苦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就是“敬业”的体现;友爱同学、互相帮助就是“奉献”的行为。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敬业奉献”的念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们就必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从刚才的讲话里,我们已经明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加强自己道德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养成哪些道德好习惯呢?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提出了少年儿童应该养成的17个基本行为习惯。其中几个基本行为习惯是:
1、说话有礼貌,对师长用尊称;
2、说了就要做,对朋友要真诚;
3、不给别人添麻烦,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4、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5、做事情想到与别人合作。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应养成的四个基本行为习惯:
1、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
2、在社会上多做好事;
3、每天注意阅读、收听、收看新闻;
4、按规则行动。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养成的三个基本行为习惯:
1、自己不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伤害小动物等对环境人害的事;
2、节约不浪费;
3、保护环境卫生。
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应养成的五个基本行为习惯:
1、做人讲道理,做事有计划;
2、不向困难低头;
3、不迁就自己的毛病;
4、天天锻炼身体,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5、爱动脑筋,以创造为快乐。
这些道德好习惯简单易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守纪律、讲文明、讲卫生、爱学习的好学生。从自己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树立起我们当代小学生的良好形象,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争做文明好学生。
我们今天法德知识就探讨到这里,最后,祝各位尊敬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谢谢!
同学们,学会懂得宽容与忍让,我们就会进入到鸟语花香的新天地,就会觉得天是那么的远,地是那么宽广,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与可爱,就会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好人。学会懂得宽容和忍让,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