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同意,说:“国家用钱的地方很多,我这已经很好了,要修又要浪费钱财。”一直用到逝世。我们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就是这样俭朴地度过了他的晚年。
2、吴仁宝——艰苦朴素的当代精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当党支部书记48年,带领群众把曾经贫穷的土地建成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的“中国第一村”。虽然华西人富裕了,但吴仁宝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村民们住的是别墅,老书记住的却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两间旧房;村民们赚的钱越来越多,老书记依然每个月只拿固定工资。吴仁宝不是没有条件享受,几年来村里给他的各类提成和奖金就达4000多万元,可他却分文不剩地留给村里为群众办实事。吴仁宝用自己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诠释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用生动的事迹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就等于架起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就能在实际工作中让群众看到党的形象,感受到党的先进性,从而增加对党的信任。
2、割胶班——艰苦创业年轻人
海南岛上,黎母山下,有一个十二位年轻人组成的割胶班。要说艰苦,他们是数得上的了。论环境,那里山深林密,气候多变,爬山越岭,全靠自己两只脚;论生活,什么都要自己动手,连米面油盐,也要靠自己一根扁担从几十里外挑进山去;论劳动,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起床,趟水过河去割胶,日高三丈收胶回来就要赶制胶片,……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起床上床两头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过这样艰苦的生活,参加这样艰苦的劳动,究竞苦不苦呢?
请看这些年轻人的回答:“一样东西,站在高处看,你觉得它低;站在低处看,你就觉得它高了。苦和乐,也一样,看你站在哪里看,看你怎么比。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那才是痛苦;我们现在吃饱穿暖,扬眉吐气地当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橡胶工人,有什么苦呢?革命前辈,为了解放中国,冒着枪林弹雨,东西奔波,那才是辛苦;我们今天住几天草房,挥两下锄头,流一身汗,算什么苦呢?
再拿当前工农群众来比,他们不是多少年来都在割胶?多少年来都在种地?他们从不叫苦,我们为什么要叫苦呢?同城市生活比,我们现在是差多了,城市,不也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建设起来的吗?建设社会主义就要艰苦创业,舒舒服服是建设不出社会主义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