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演讲稿 >> 正文
设计师有关酒店设计的发言

格做的。这是他二楼的一个自助餐厅,我们这里也有泉水,泉水始终贯穿在整个方案当中。然后这是客房的电梯间,电梯间很大。这是客房套房。这是中餐包房另一个类型。这是中餐厅。这是酒廊。我们认为酒店方面应该是有文化的。第二,个性很重要。如果一个酒店放在哪里都可以的话,这是对业主的不负责任。所以特色和个性一直是酒店追求的东西,但是实际上难度很大。比如我们国际上一些顶级酒店,我们不认为他最好。比如威斯丁酒店,他很高档,但是他不是为了中国特色定制的。因此,特色和个性也是酒店的核心力。个性和特色是酒店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和特色的酒店将被平庸淹没。我国及外国的专家都谈到了特色的追求。当一个东西缺乏的时候,就是他身价倍增的时候。因此国际流行的主题酒店都是业主追求特色的产物,他利用独特的环境、建筑风格、装饰风格塑造出鲜明的特色,从而树立起较量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现在在北京做了一个五星级酒店,海天皇宫酒店,现在还没有做完。我们标准间就做了三、四个概念。这是空间的效果图。这是洗手间的概念。这个是我们在浙江的一个五星级酒店,我们做客房的时候,大家传统认为是一个客厅、一个卧室,而我们做的时候就把房间打通,你会感觉空间很开阔。进门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行李间、一个迷你酒吧、睡眠区、商务办公区,然后洗手间也比较大。我们认为做设计还是要会突破。酒店的设计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比如你的建筑风格、用品,通过这些发挥酒店的特色,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是我们设计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挖掘每一个项目的文化、特点。

我们看一下郴州有一个华天酒店。这个酒店造价非常低,这个酒店怎么挖掘他的文化呢?因为郴州离广东很近,可以叫做“粤港澳的后花园”。环境很好、很生态,我们从生态想到树、树叶,因此我们用了一个树叶的设计语言贯穿其中。这是总台的位置,这是电梯间、大堂吧、自助餐厅、多功能厅、桑拿休息室、客房电梯间、客房走廊。

最近我们也在南京做了一个项目,这个五星级酒店是南宁最高的,号称当地标准性的一个建筑。这么现代的一个建筑怎么挖掘他的文化、怎么去定位?我们希望他跟建筑的关系要密切一点。现在我们只是把他的门厅做了。进了门厅上39楼,39楼就是一个大堂。我们看一下售楼处,进门的时候,门厅很小,我们2楼到1楼之间做了一个水井,我们希望把人往2楼引。售楼处做了一个洽谈区,未来想做一个咖啡厅。这个酒店我们做的比较简约一点。

深圳有一个酒店,这个酒店的文化很难做。文化其实是泛泛的一个概念。这个酒店叫白合酒店,深圳历史文化不是很深厚、地域文化不是很明显。我们柔和了其时代的理念。从白合这个来抓住他的设计理念。白合就是圆满、舒适。所以我们用了一个“圆”的元素贯穿整个酒店。大堂进来,会有一个休息区,有一个圆形的元素。另外我们玻璃上也是圆形的东西。这上面也会有万事如意、百年好和之类的祝福语。这个项目也有一点文化的脉络在里头。这是旁边的一个大堂吧。另外我们在柱子上做了一些小东西。他的电梯间,他只有一边有电梯间。我们看到这里也是圆形的元素在统一设计。这是他的中餐厅、包房、卡拉ok、贵宾间、客房。

酒店还是应该大胆的突破,改变常规,出奇制胜。综上所述,文化是酒店的根,设计是根,根深才会叶茂,让我们室内设计携手努力,为中国的酒店设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高中毕业致辞演说资料
       有关教师节的演说资料
       庆贺教师节表彰大会的发言
       有关专科毕业生代表的讲话稿
       有关税务者的竟岗发言稿
       一位税务干部演讲词
       廉洁守法演讲比赛的发言资料
       一位学习部长竞岗的发言稿
       学生会副主席竞岗稿
       大学生班代表演说稿
     
    银行办公室会议讲话稿
    村党支部深化安全管理整治方案
    镇党委书记任职发言
    商场提高服务策划方案
    十月份国旗下讲话—国庆颂歌
    200年民政讲话
    教育局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方案[关爱男性…
    工会联合会领导学习两个条例的心…
    企业植树节活动策划书范本
    城市特色经济带建设计划
    文化旅游宜居区建设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全册音乐教学设
    今年母亲节活动设计方案
    西餐厅开业酬宾活动设计方案
    学校节能设计比赛活动方案
    设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材料
    总会计师考察材料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flas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案例
    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