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培训机构9家,占了47.36%;电工、车工、钳工培训机构6家,占31.57%;其它13个专业只占21.07%;农产品加工、水产养殖等方面培训机构基本没有。另一方面培训机构不适应。全市一部分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设施等与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不适应。一些农民急需的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一些外出打工人员想学技术,但经常抱怨找不到好的培训机构。六是工作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市共有9个区县(市)和2个管理区以及1个旅游度假区农民教育办公室,临澧、桃源、鼎城为正科级机构,安乡高配为正科级,一般有工作人员7人以上;其余为副科级机构,一般3-5人,武陵区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农民教育办公室由农广校转体而来,由于工作经费短缺,在当不顺裁判员的情况下仍然做“运动员”,严重影响了农民教育培训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三、抓好下段工作,圆满完成全年任务
要圆满完成全年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任务,后段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我们要从以下5个方面努力。
1.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持续繁荣稳定,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要站在打好增加农民收入基础才能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理论高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要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局高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用城市教育资源覆盖农村,促进城乡文化有机融合,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全面发展人才的实践高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自我创新的能力,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站在构建和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高度,抓好农民教育培训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战略举措。
2.要强化政府行为,建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规划,建立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二是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整合资源、统筹经费,分类培训,建立一个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农村办牵头、农民教育办具体组织、各涉农部门协同作战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统筹协调、政策引导、检查督促、强化服务,完善农民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级政府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确保完成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要抓紧制定政策和制度创新,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3.要实行多元投入,确保农民教育培训正常开展。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体制,建立“市财政投一点、地方财政拿一点,各涉农资金倾斜一点”的机制和体制,增加农民教育培训专项资金投入。同时积极运用金融、信贷、税收等手段,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鼓励企业、个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多元化的智力投资保障机制。要通过改革现行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将各类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社会资源纳入财政支持的范围,鼓励各类培训资源公开平等竞争,凭能力获得支持。要建立政府、市场和培训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优势互补、平等竞争、市场导向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整体效益。
4.要更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