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培训;和市供销社组织的现代物流管理培训;和市妇联组织的女种植大户培训;和市农经局组织的第三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培训;和市乡镇企业局组织的休闲农业企业培训;和市水利局举办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营业主培训等。柳叶湖主要抓“八个一”工程培训,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健康养殖小区、休闲农庄建设、全程机械化操作示范片等示范点上行动快,起点高,有看点。马巷子村和靳家湾村的菜农通过学习和实地参观蔬菜生产正在向专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该地和市农机化局合作主办2期插秧机现场演示观摩和水稻育插秧技术培训班,每次100人,当场购插秧机5台。武陵区深入田间地头,把重点放在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和美国新型蔬菜大棚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训菜农400多人。这些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产业发展。为了帮助农民增加劳务收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就近培训,就地转移”等模式,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00元以上。
二、突出“学用结合”,农民教育培训力推新亮点
为把农民教育培训的现代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我市大力推进“学用结合”活动,涌现出16000多个“学以致用”先进单位和个人。今天推介的100个“学用结合”典型,是这一大批先进中的代表。近年,我市“学用结合”活动的主要成效及特点表现在6个方面。
1、利用“学用结合”的扶助机制进行引导。一方面,从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工作以来,我们建立健全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制定了《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接受教育。仅2009年秋季享受国助的有:安乡107人,鼎城207人,武陵59人,临澧76人,5个月就有33.68万元。近3年来全市共发放国家助学金近200多万元。仅今年,全市有1000多名农村特困家庭子女进入定点机构接受为期一年的技能培训,每位学员得到1500-4500元的培训补贴。另一方面,各级农民教育办公室加强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合作,共同落实各项“学用结合”创业扶持政策,为“学用结合”的创业者打造创业绿色通道。澧县在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中,对172个培训对象进行了小额贴息贷款扶持,贷款总金额1376万元。鼎城区采取劳动模范、种养能手、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三直接”培训方式进行现场指导,完成优质稻栽培技术、辣椒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乡风文明讲座等培训28期,培训12400人次,落实各种“学用结合”创业补贴2100万元。津市在关桥村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确保80%以上就业率,并切实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建立完善台帐管理制度,将基地建成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平台,上半年为娄星纺织定向培训技术工人达100多人次。
2、借助“学用结合”的“双师型”老师进行指导。理论型和实践型的“双师型”老师、专家结合生产实际教学,做到把握时代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各类职业学校、涉农培训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地抓农民教育,促进“学用结合”。如汉寿县的广源麻业、泰鑫麻业、鑫源纺织有限公司等均采取办短期培训班、以师带徒等形式,培训农民工1800多人,现已全部在厂就业。津市举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农民工1967人,为350人核发了职业资格证书,帮助417名返乡农民就近就业,还帮助李宁等参训学员完成了创业可行性论证和创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