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资源相对不足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形势、环境形势,在环境、资源、人口方面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应对资源短缺的唯一选择,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倡议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节约是义务。
二、怎样节约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节约光荣,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坚持杜绝浪费行为,自愿承诺做到以下十点:
1、节约时间。早睡早起,合理休息,树立效率意识,养成快速的节奏感,在最短的时间谋取最大的效益。制定时间管理计划,每天都将目标、结果日清日新,不把时间浪费在对失败的懊悔和气馁上;不长时间地看电视或无目的地阅读报刊。主动正确地把握利用时间,立说立行,做事果断,克服拖延,学会统筹,善于合作,有效利用零散时间,时时警示自己争分夺秒学习,向一分一秒要效益,做到守时、准时、及时、节时。
5、节约用品。合理采购,减少开支,并尽量重复使用;爱护图书,循环使用;爱护办公设备,提倡修旧利废,对易耗物品实行以旧换新,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或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量。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值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年度策划“一日30年”,以每天两个版的“日志中国”,通过还原“卅年今日”的标杆性事件,来记录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记录30年的思想解放史。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报道将陆续回放中国30年来所走过的路。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我们试图梳理发展脉络。我们不局限于对过往记忆的“叫醒”,更试图“窥斑知豹”,见微知着。我们不忘记抬头远眺社会森林之广阔,也更会低头审视一草一木生根发芽成长之生动。我们想从社会的每一个风云变幻、脉搏跳动中,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和判断,得出中国前进的逻辑和路径。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