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演讲稿 >> 正文
树立交通执法人员优良形象演讲稿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树立交通人良好形象

大家是否见过在高空翱翔的鹰?鹰把向往与希望写在天空,写在展翅的潇洒与自豪中,而我们交通人也正如这群鹰一样。

既然是鹰,就要搏击给天看;既然是交通人,就要奉献于人民,我们是新时代的交通人,有的是激情飞扬,指点江山的壮志,有的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更有的是做好交通人的坚定信念。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而我们交通的荣誉,在于道路建设对人民群众带来的便利,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的应有贡献。那么,每个交通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完善自己,去诠释自己,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去燃烧生命!这,正是交通人的气魄,交通人的洒脱,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从而我们可以挺起胸膛,自豪地说一句:"我是交通人!"

当前,交委的干部队伍总的说是好的,大家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市委市府对交委这支队伍是满意的、信赖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个别干部职工在思想作风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全国二十余位交通厅局长的落马就是最好的明证。长此下去,定将削弱交通人的战斗力,影响交通人的威信,损害交通人的形象。 如何重塑当前交通人的形象,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交通干部队伍,努力树立交通人的良好形象。

首先要高度重视交通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因为思想建设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树立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在这方面,要重点强化以下四个意识:

一是政治意识。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是大局意识。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就是顾全大局,不为眼前一"子"利益所动,既要"见木",更要"见林",要围绕大局,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三是奉献意识。必须树立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恪尽职守,尽心尽力,淡泊明志,甘当无名英雄,以奋斗为乐,以奉献为乐,使孺子牛情操不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要快而不急、不乱,又快又稳又好,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高效率。严。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纪律的现象要严肃处理。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

三、树立"忠诚、团结、勤奋、廉洁"的良好形象

搞好了思想作风建设,就为树立良好形象奠定了基础。我们必须通过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重树立"忠诚、团结、勤奋、廉洁"的良好形象。

忠诚。要忠诚于党的事业,时时处处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的利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团结。只有搞好团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既要善于团结人,又要善于被团结。团结一心,取长补短,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勤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不为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不断充实自己,鞭策自己,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廉洁。要牢记江泽民同志关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教导,自觉抵制权力、金钱、美色等方面的诱惑,恪守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供电公司党群综合工作演讲稿
       各单位职工敬业守法演讲稿4则
       大学生敬廉崇洁演讲稿
       公安竞聘演讲
       工商局职员恪尽职守演讲稿
       企业劳模代表演讲稿
       医院一周年领导演讲稿
       物流专业生毕业演讲稿
       开展一二九演讲稿
       家长发表演讲稿
     
    走出小学英语偏重听说误区
    信访要点
    团委会成员就职演讲
    学习三个代表做好党委办
    论文共青团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中作…
    学校财务人员创先争优总结
    医院财务部领导竞选演讲
    最新学团总支计划
    加强特色村寨维护和特色住宅建设…
    危机情境下思想政治模式初探
    道路交通和消防管理工作意见
    交通系统年终总结
    交通局推进效能建设实施意见
    交通基础设备建设实施意见
    构建畅通交通网实施工作意见
    交通系统年度工作要点
    交通运输局应对客流高峰工作
    加强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意见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管理办法
    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报告
    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