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衫也站到淤泥中……就在那天下午四点,第一批钢筋终于在地基上牢牢地扎下了根。
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攀高,东洲中学的借读生骤然猛增。此时的东洲中学可谓是生源绵绵,财源滚滚。但是,张炳华“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用”的性格没有变。1997年12月7日傍晚,迎接省初中教育现场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入了倒计时。但此时,操场东侧墙上的12幅宣传画要重新勾画上彩,操场西侧栏杆的铁板需要重新刷上标语。按常规,这些活学校完全可以花些钱去请人,但张炳华硬是带着大家点着蜡烛、打上手电,精描细绘,一直干到了深夜l点多钟……
张炳华的身体原本就不怎么结实,一米八几的个子,体重却只有50多公斤。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张炳华终于积劳成疾。6月18口下午,是中考最后的一场考试。张炳华把学生送进了教室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腹部有一块9xlcm’的胞块。在实施了3/4的胃切除之后,张炳华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但命运好像有意作弄张炳华。正当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渐渐忘却病痛时,老病再次复发,在领导与同事的再三敦促下,他不得不赴西安治疗。在西安的一个多月中,他硬是在病床上读完了近10本心理教育的论著。爱人再三劝他,但张炳华说:“不提高自己,怎能管好学校,怎能提高学生?”近年来,张炳华先后承担了《中小学德育工艺研究》等9项国家、省级课题;先后发表、发表和出版了近百篇教育论文与5部教育专著,其中5篇论文荣获了全国性一等奖,12篇论文荣获了省级一等奖,其事迹先后被《中国教育家》、《中国专家大辞典》等10余种名典收录。原创:https://也正因为如此,张校长同时赢得了“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南通市党代表、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门市首届名校长、海门市优秀党员”等诸多荣誉。
张炳华在书中写道“一个人能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是幸福的。相反,无力奉献、无法奉献、无可奉献,那才是可怕的。”正是凭着这份不崇时尚、不求闻达、不讲索取的朴实信念,支撑着张炳华在基层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了38个春秋。在这漫漫教育征程之中,他以人文化的管理,以全身心的付出,以崇高的师德,以不息的爱心、真心、恒心、苦心,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