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时。
误区二:提倡艰苦奋斗与扩大内需的方针是相悖的。
国家为拉动经济增长,确定了扩大内需方针,倡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积极消费。但积极消费并不等于铺张浪费,也不是鼓励人们放弃奋斗。并且,现实的有效需求是建立在预期收入基础上,而提高收入是离不开艰苦奋斗的。提倡艰苦奋斗与扩大内需的方针并不矛盾。
误区三:提倡艰苦奋斗就是要求人们过苦日子。
艰苦奋斗作为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要求人们爱惜物力,不贪图安逸、奢侈腐化,不铺张浪费,并不是要求人们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人们有能力消费而一味抑制消费与生产的目的及社会主义本质是相违背的。
误区四:只要艰苦奋斗,理想就会变为现实。
要将理想变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但不是只要艰苦奋斗,理想就一定会变为现实。理想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既需要正确的利益立场、健全的素质结构等主观条件,也需要社会实践水平、社会政治环境等客观条件。
误区五:艰苦奋斗只是对党员的要求。
1934年,范文澜同志在北京的一所学院当院长。当时,他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国民党特务总觉得他“很像共产党员”,就把他逮捕了。有人替他求情说:“范先生一向为人正直,生活艰苦朴素。”特务头子说:“就凭这一点,已经足以说明他是共产党员。”国民党特务因为范文澜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就推断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可见,在反动派的心目中,艰苦朴素也已成为共产党员的显著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地位决定了必须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大人民就不需要艰苦奋斗,这种精神是理想变为现实的必要条件,任何有识之士都需具备这种优良品质。
四、“三个牢记”,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1、要做到“三个牢记”。一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党的庄严使命以及自身肩负的历史重任。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要达到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二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三要牢记党的基本经验,实践证明,我们的事业要发展,除了要有正确的理论、方针、路线指引之外,还要有很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讲求实效。
2、莫把奢华当时尚。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年轻人,生活喜欢讲求“档次”,穿名牌时装、用高档商品,成为他们追逐的目标,他们觉得如此才显得有“派”,才“时尚”。他们对各款名车、各类时尚名牌如数家珍,好像不知道这些就跟不上时代潮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讲求品质无可厚非。但讲求品质并不意味着要去追求奢华。崇尚奢华、追求生活方式的“贵族化”,是浮躁虚荣心态的反映,其实是一种社会时弊,我们不能把时弊当时尚。
拥有财富的多少,并不是判断时尚与否的标准。比尔·盖茨虽为当今世界首富,衣着却从不讲究名牌和档次,他更看重的是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这也不失为一种“时尚”。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推崇文明勤俭节约的风气,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力献策,这才是当前我们所应追求的社会时尚。
3、知“奢”而止。纵览历史长河,历朝历代无不成于勤俭、败于骄奢。据《史记》载,商纣王终日饮酒作乐,奢华无度,终致商朝灭亡。盛唐时期,唐玄宗过着“穷天下之欲不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