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演讲材料 >> 正文
信用社优质文明服务

中式、正规化、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并进一步推广;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效率。进行上岗培训和岗位练兵,定期进行考核及专业技术比赛,要求员工业务上做到“好、快、准、严”,达不到标准不能上岗。通过严格的技能培训,使员工学会业务操作的技能,熟练、准确地操作各种业务;以柜面服务为突破口,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优质文明服务为内容的活动,如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开展比学赶帮超等劳动竞赛等;开展金融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增强员工法制观念,使每位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治行,依法经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典型培训,组织员工对优质文明服务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以增强感性认识,取之所长,补己之短;组织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演讲比赛,颂扬员工努力开拓、勤勉敬业的高尚风范;推广以员工星级管理为核心的规范化服务。通过对柜台人员“德、能、勤、绩”的考核,授予相应的星级。实行“挂星上岗、以岗定酬、星薪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营造优美、舒适的服务环境。各金融机构网点密布,在城区内方圆几百平方米就会分布着好几家银行网点,人们自然把眼光对准那些环境舒适优雅的营业场所。农信社外观的亮丽自然而然地给顾客一种安全感,让人觉得农信社有实力,因此,营业网点要依据规范化服务标准,对营业室内外进行净化、美化,在外部形象设计上应追求鲜明、统一的风格,以起到无声的宣传作用。

    四、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一)创新服务品种,丰富金融产品。省联社应设立专司新业务开发的部门,加强对市场的调查、预测和分析,研究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在陆续推出如储蓄通存通兑、对公业务通存通取、代发工资业务、代收费业务、atm联网系列、商务pos终端、个人存单抵押贷款、一卡通(或一折通)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业务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业务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需要。

    (二)强化柜面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柜面是农信社接触社会公众最为频繁的地方,也是直接办理业务、衍生存款的地方,农信社好的服务形象要靠柜面服务具体体现出来,特色服务包括:延长营业时间、24小时服务、设立一米线;对特殊客户上门服务,为单位办理现金收付、转帐结息、送回单、利息清单等;为有困难的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为军人、教师、中小学生和老弱病残者提供专柜服务;为大额存取款提供安全服务等;贷款方面推出信贷业务特快服务,选择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作为信贷业务特快服务对象,对其实行特事特办,使办理业务效率大大提高;推行客户经理制,为存贷大户配备客户经理,并为其提供存、贷、汇、理财、咨询等综合上门服务,通过全面周到的服务改善银企关系,增强吸引力,保证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支付。通过推出特色服务等服务措施,达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目的。

    五、加大监督的力度和广度,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是优质文明服务落到实处的保证

    优质服务要做到常抓不懈,不滑坡,不动摇,除必须制订和落实各项制度外,还必须强化监督检查机制。优质文明服务永无止境,重在坚持,贵在落实。各营业网点是农信社的窗口,小小窗口反映出的是农信社的整体面貌和信誉,客户在这里究竟得到了怎样的服务,只有通过明查暗访才能得出真相,因此,明查暗访是保证优质服务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信用社文明服务
       优质文明服务演讲稿
       责任心演讲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演讲稿
       提高自身素质演讲稿
       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消防安全教育材料
       学校安全教育材料
       环保教育讲座材料
       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
     
    县委领导廉政教育发展讲话
    森林旅游节开幕仪式
    企业采购部驾驶员半年总结
    书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
    优秀团干部申报材料
    市委书记第二批保先动员会讲话下
    村账乡管探讨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
    电力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信用社三项会议记录
    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交流材料
    信用社清收盘交流材料
    信用社青年文明号建设交流材
    企业信用行为会计学分析报告
    区信用联社党委书记典型材料
    农村信用社科学管理考察材料
    信用社合规演讲稿
    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
    农村信用社会议发言材料
    演讲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