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元;基层法庭办公楼1栋,投入41.9万元;敬老院13所,投入220万元;卫生院14所,投入300万元。“一口塘”,围绕“一村一塘”目标,改造、开挖山塘、门塘1200座。“一条堤”,按照“防大汛、抗大洪”要求,全面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投入,2005年完成水利冬修土方()万立方,改造、加固圩堤条、水库座,硬化堤顶公路条公里;维修排灌设施座,总排量千瓦。“一根线”,架桥
500千伏、温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经启动,县城工业基地110千伏变电站已经竣工,即将投入运营,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5385.5公里,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1829台,总容量88922千瓦。农业生产全面加强农业税全面取消,“皇粮国税”已成历史,粮食直补全面到位,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林改工作顺利推进,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形成河蟹、食用菌、禽蛋、瘦肉型猪等八大产业,建成50万亩优质水稻、20万亩黑芝麻、30万亩“双低”油菜等6个种植产业生产基地;46万亩生态河蟹、100万头良种猪、8万头肉牛、400万羽水禽等4个养殖、繁育基地;有30多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形成了“军山湖”清水大闸蟹等知名品牌18个,2005年“军山湖”清水大闸蟹产量达220万斤。
——群众实惠更多突出表现为:涉财人员工资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救助范围稳步扩大,生产人居环境稳步提升。涉财人员工资稳步增长2005年,涉财人员人均年薪将达1.2万元,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68元,增长。社会救助范围稳步扩大2005年,城镇低保对象扩增到10653人,增长;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对象扩增到22577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163人,集中供养率达60。生产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县城街巷硬化、美化、亮化,市民休闲场所日渐增多,旧城改造的不断深入,新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道路的不断完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2005年,县城绿地达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5.2,比2004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协调发展更好突出表现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人口计生稳中求进,维稳安全态势良好。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科技: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教育:“科教兴县”战略顺利实施,“两基”成果全面巩固,新二中全面启用,中小学教师凡进必考,开创了我县教育系统人事改革的先河。文化:有线电视全面改造升级,县图书馆被授予“国家二级图书馆”,李渡元代烧酒窖遗址将中国白酒酿造史向前推进了两百多年。卫生:在全市四县八区中,率先建立了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有效防控了禽流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建成了县疾控中心大楼,三里乡三个村委会被国务院定为血防工作联系点,开创了我县血防工作新局面。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就业再就业:在全市率先建成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005年全面实现了“一乡一所(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目标;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764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07人,劳务输出48060人。保障救助:初步形成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项目齐全的社会保险体系,2005年养老金发放率100。人口计生稳中求进2005年保持13.15‰的低出生率,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维稳安全态势良好信访工作争先进位,摘掉了“重点治理县”帽子;建立了覆盖全县的维稳信息网络和电子监控系统,刑事案件侦破率逐年上升,犯案率逐年下降;连续多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与此同时,人武工作全面加强,“双拥”工作成效明显,统计工作在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