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新年致辞 >> 正文
常务副县长外出创业人员新春座谈会讲话

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国将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不减的同时,将加大对贫困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和条件,完全有可能使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更加和谐进步,实现加快发展的新突破。
“十一五”时期,县政府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城镇化建设,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蕴育绿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优势资源,构建特色经济框架体系;加快山水园林名城、新型农村和绿色家园建设,促进人与环境友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到“十一五”末,我县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西汉高速公路石泉段及两河至大坝河高速路引线将在明年建设完成,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有43.1公里,投资达44亿元,也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喜河电站蓄水后,在我县境内将形成“一江两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县、乡、村道建设,大力发展水上航运,基本形成县境内以公路、铁路为主体、汉江库区航运为补充的大交通格局,实现出境公路高速化、干线公路二级化、旅游景区公路三级化、通乡公路黑色化、通村公路砂石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全新的基础设施平台。
到“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化水平将大幅提升。按照规划,到2010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24.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9万人以上,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万人以上,石泉县城将建成安康的副中心城市,并实现撤县建市目标。同时,加快集镇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为依托的城镇化格局。力争建成1个省级示范镇、2-4个市级示范镇。
到“十一五”末,生态旅游业将成为富民兴县的一项新兴产业。随着交通等基础条件改善,我们将以“汉江生态经济建设区”和“云雾山旅游开发区”为核心,以秦巴自然风光和汉水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为中心,以云雾山鬼谷岭国家级森林公园、石泉电站和喜河电站库区、燕子洞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旅游核心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到2010年,把石泉建成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力争成为全省重点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性营业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
到“十一五”末,我县的特色工业框架体系将全面形成。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抓好“民营经济发展带”建设,构建并壮大水电能源、蚕茧丝绸、新型建材、生物化工、特色矿产五大工业集群,形成五大支柱产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实现工业总产值5.9亿元,增长86。
到“十一五”末,全县农村面貌将焕然一新。我们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优粮、强桑、壮牧、扩经”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0年,建成7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50个,完成扶贫搬迁安置3000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庆新年系列活动暨文明家庭评选表…
   迎新春音乐会上致辞
   医院院长新年职代会讲话
   市委书记外来投资企业新春座谈会…
   物业管理处主任新年讲话
   总裁新年贺词
   税务局长新春团拜会讲话
   乡镇回顾及新年前后布置会议讲话
   王艳玲校长迎新年茶话会讲话
   全区政企恳谈暨新春团拜会讲话
 
工程造价开题报告范文
公司年会祝酒辞
县委副书记县中医院新住院大楼开…
200年技术改造总结汇报
出租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动员大会…
开发区学生读书活动方案
第十二周国旗下讲话—让我试一试
卫生部门如何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如何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常务工作会议讲话
市领导召开市党委常务大会
召开常务会听取群众工作报告
常务会加强和规范医保管治工
召开常务安全生产大会
主持常务会战略性产业发展
会见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的讲话
召开常务会研究生产工作
党委常务会上学习监督法的讲
市领导在党委常务会的讲话
新年致辞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