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甲:母亲的一番话,勾起了大哥对一段往事的回忆。他说,在人民公社集体化合作化年代,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要做的事,就是全村男女老少好几百人,统一集中在一起,来一个忆苦思甜大烩餐。生产队用很大的锅做了一大锅豆腐,从饲养室领来的麦皮肤子,拌些白萝卜丝,和些油盐蒸熟,每人一大碗,说这叫忆苦思甜饭。还要看谁吃得香吃得甜,吃得津津有味!
乙:对,我还记得,你越吃得香,吃得甜,吃得津津有味,说明你对无产阶级有深厚感情,对万恶的旧社会有刻骨的仇恨,吃不下去,证明你思想深处阶级觉悟有问题!
甲:那时候,我哥当时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啊,但他也怕“落伍”,也学着大人们的模样大口大口的吞咽着苦涩而难以入肚的糠皮。边吃还边听着贫农老大伯控诉万恶旧社会的血泪史,听得人感动的痛哭流涕。
乙:其实,回忆曾经的过去,追寻已逝的历程,常常会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
甲:我大姐的大儿子是1969年出生的,他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心声。
乙:他说什么来着?
甲:他说,小时候,我常常听老人们不厌其烦的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讲述着自己的苦难童年,描述得如痴如醉,情真意切娓娓而动听,但童年的我总感觉到是在听梦幻天书似的,进而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幻境,总觉得这一切感到好奇和好玩。
乙:是的,童年的往事是永远镌刻在心里的记忆,童年的旧事永远令人难以忘怀,童年的过去总是让人魂牵梦萦!
甲:记得有次开忆苦思甜会,散会后生产队的队长说一会发给每家每人一块忆苦饼,家里派个代表来领,说这一定得吃。
乙:对,这是上边交待的任务。
甲:当我的外甥拿到那块温热,属于他的忆苦饼时,一股从未闻过的清香让他兴奋莫名,黄澄澄的,有大人的半个手掌大,很象外婆做过的米糕。他尝了尝似甜非甜,粗糙、涩涩的口感。
乙:那他是没过个苦日子,觉得新鲜,好玩!
甲:这块大人们说是旧社会人们常吃的干粮,但他却吃得很香,而且吃完还想要,但大人不肯给,说小孩子一块已够多了,还一个劲地要他多喝水。
乙:那玩意叫“糠饼”,是用全米糠和面做成的,可不能多吃,吃多了是不易消化的,肚子会涨得难受的。
甲:那一晚上虽然不饿,但我外甥却总在想饼的味道和大人们丢掉的饼,好想好想再开一次会再发一块饼。
乙:没吃过当然觉得好吃啊!
甲:说实话,对于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吃蜜糖长大”的孩子们,要让他们理解他们从没经历过想象过的苦难,真的好难。
乙:而在科技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抚今追昔早已成历史的“梦境”,真的是难上加难。
甲:你还别说,我家里的这次“忆苦思甜”教育,不光是我的感受很深,我大哥十五岁的孙子的发言,让我们全家都受到“教育”了!
乙:这怎么回事啊?
甲:因为他中考成绩“一塌胡涂”,我母亲关切地问他为什么几门功课不及格时,他居然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让一家人哑口无言。
乙:他都说了些什么理由?
甲:其实也不是什么理由,也就是给我们算了算帐。
乙:算帐?算什么帐?
甲:我说出来之后,你也许就不会怪他为什么考试不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