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晚会致辞 >> 正文
市民族乐舞迎春音乐会串讲词

在著名的歌剧《图兰朵》中,使它登上了世界歌剧舞台。

女:碰撞、交融、多元统一,这当然对,但重要的还有创新,你看王昌元老师在《战台风》中运用的“摇扫四点“和”双手食指点奏”法,就把古筝演奏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茉莉花》走向世界也增加了不少新的音乐元素。

男:对,对!下面就请大家再欣赏二首既传统也不乏创新的曲子,二胡齐奏,第一首《良宵》 第二首《赛马》演奏者王蕾等,请欣赏

 

三、       二胡齐奏(毕)

女:请教一个问题,刘天华的《良宵》写于1927年,《赛马》也是60年代的作品,都够传统的,你为什么说不乏创新?

男:先说二胡,从名称就知非中原固有,据考证它约于北宋时由我国北方区域传入,由于音色柔和,略带苍凉,又常与民间流浪艺人相伴,所以,传入之时,只是作演唱小曲的伴奏。刘天华的哥哥,近代文学家刘半农就曾说“二胡地本庸微,自有天华,乃登上品。”当然,二胡现在已居中国拉弦乐器的首位,不是刘天华一个人的功劳,但无疑跟刘天华这类演奏家的创造息息相关吧。

其实是误解,它的音色中和,有效音域很宽,二根弦,很了不起的。尤其是通过《良宵》作者刘天华这类音乐家的创造,把二胡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女:恩,那《赛马》的创造性呢?

男:你听《赛马》中八度音程的大跳,多么铿锵有力,曲目内容且不说,光说技巧,当时就是用来炫技的一首二胡九级考试曲,可现在,降为了四级考试曲,光说这点,你说有不有创新?

女:要不怎么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二百年”呢!下面请大家欣赏更让人耳目一新的乐舞《竹韵》,表演者梅文坤、靳仁博,请欣赏。

 

四、《竹韵》(毕)

男:我也请教一个问题,葫芦丝、芦笙、是哈尼族、彝族与苗族常用的管乐器。为什么这些少数民族喜欢以竹为乐?

女:首先,以竹为器乐,是因为劳动人民方便就近取材,而竹音的情趣,明亮又能很好的表现劳动人民对家园的依恋之情。也吻合了中国人民农耕文化而陶冶的安逸恬适的审美情趣。

男:其实,不只是少数民族,中国文化给“竹”赋予了太多内涵了,书中有竹,诗中有,竹,音乐中当然更少不了竹,苏东坡不是说:“不可居无竹,无竹合人俗”吗?托物言志,是中国文化创作的一大特色。

女:不只是借物、托物,更有对“他山之石”的改造与化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洋为中用的例子,请欣赏扬琴重奏,两首外国乐曲, 1.《马刀进行曲》2.《达姆.达姆》。          

演奏者:周映云等,请欣赏。

 

五、扬琴重奏(毕)

男:继续请教,今年世界扬琴大会在北京召开,难道不是因为中国的扬琴发展历史最悠久吗?为什么说是洋为中用?

女:扬琴的扬,原名“海洋”的洋,顾名思义,说明是以海洋通过航运传进中国的,但中国对扬琴进行了改造,原来琴弦仅二码,现多到四五码,音域拓宽了几倍,敲击棒也由木质改为竹质,更柔韧。由于它在和声方面的丰富性,现成了我国民乐伴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献给退休老人诗朗诵老牛伏枥志昂…
       相声剧本厂庆说三
       诗朗诵春风化雨洒真情交通
       相声剧本心理研究
       女生群口快板颂歌赞章丘
       工厂相声剧本
       六一国际儿童节献词
       六一儿童节祝贺词
       中秋祝词
       小学生庆六一活动串联词
     
    200党员创先争优体会
    电信局长文明创建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与德育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之七夕情人节
    校区德育工作总结3则
    总编辑的就职汇报文稿
    审计局目标完成情况汇报
    中学物理教学心得感悟
    学校运动会开幕词
    钢铁公司年终总结
    新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报告
    城镇市民养老保险活动方案
    城镇市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
    新市民教育培训方案
    市民科学教育方案
    教育局民族精神学习方案
    民族事务局民主评议活动方案
    乡镇长促进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县政协机关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文明市民标兵推荐材料
    晚会致辞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