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年夏天的一个夜晚1:00左右,一个高大壮实的中年男子走进急诊科,说自己开三轮车在电杆上撞了一下,方向盘碰到了腹部,有点不舒适。患者血压脉搏正常,头也不晕,走路没问题,腹部也没外伤痕迹,压痛反跳痛都没有,初步判定没有多大危险,再
说已经子夜,把忙了一天的b超大夫叫来于心不忍,开点药行了。接下来患者的一句话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就是肚子上面难受”,我立即决定b超检查,结果惊人:肝脏破裂!我看到结果出了一身冷汗,耳旁冷风飕飕直响,立即让患者平卧,补液,止血,需紧急手术治疗,而患者却说我们小题大做……结果手术十分成功。假如不是认真一点,我的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患者,压力也算不了什么,真正的压力是面对疾病对急救大夫意志的考量。那是2003年的一天,我的夜班,上班交下来一个急性心梗患者,60多岁,是我院护士**的妈妈,偏巧这一天是她当班。患者血压正常偏低,烦躁不安,全身汗湿,已经扩冠治疗,没有溶栓。当时患者由于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已经出现休克前兆,扩溶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加重心衰,只有紧急溶栓!立即执行,同时适当扩溶,镇静。患者并没有立即好转,相反心律更加紊乱,更加烦躁不安,忽然,患者心电节律消失了,代之以快速畸形的心电波,病人脸色紫绀,抽泣样呼吸,我立即进行人工胸外辅助按压,紧急静推药物抗心律失常,兴奋呼吸中枢。然而此时的护士**已经哭泣得无法进行操作,她要打电话通知家人,她无法一个人承担眼前的现实。可是我知道,错过了这个时机,再来多少人都不能救活患者,“快推药!假如你不推,你妈妈就会死亡的!”我大吼起来,**哭泣着快速推完药物,奇迹出现了,患者心电恢复了,呼吸恢复了,2个小时后心电节律彻底稳定下来,心肌梗死波型明显改善,患者清醒了,烦躁、疼痛也消失了。终于可以放心了,我疲惫的坐下来,手还在不停的颤抖,假如不是这个结局,我将怎么面对和我一起上班的护士?
*年来,这些委屈,压力、考验伴随着我工作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有人说急诊科不能呆,但我和我的同事没有退缩,没有离开急诊科!我也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中更加成熟,更加让患者信任。为了患者,这点苦算什么?
下篇:我们团队有力量
都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句名言对我们医院来说恰如其分。急诊抢救工作远远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协作和努力,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医院各个科室协同工作,最终完成使命。
下面讲的是我工作经历中的几个片断,通过它们说说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团队,虽不惊心动魄,但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片断1血浓于水
1997年11月19日晚11:00点钟左右,急诊科送来一名腹部刀伤患者,是我院麻醉科护士长的弟弟,肝脏破裂,大量出血,血压为零,已经出现濒临死亡的点头呼吸,生命危在旦夕,急诊科立即组织抢救。当时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张永久医生正在我院会诊,立即投入抢救,主刀手术。那一天我并不值班,得到消息后我们跑步来到了急诊科。
当时已经来不及送患者到手术室进行手术,时间就是生命。手术室的护士将手术包及手术用品快速拿到急诊室,麻醉机从二楼手术室迅速地搬到了急诊室,随即在急诊科清创室的检查床上展开了一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斗,张永久医生来不及刷手、消毒直接戴上手套,刀片也来不及上到刀柄上,迅速右手持刀片,一刀划开肚皮,左手马上伸进腹腔捏住出血的肝脏,当时最紧急的是输血,杜院长马上组织医务科的周庆华、边萍、内科的护士长王爱珍等人找血源,但患者的血型是ab型,血源较少,当时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