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种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社会政治稳定。
今年3月14日,为了有效地化解全镇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巩固社会稳定,我组织全镇各办、站、所、中心共28位负责人到金沙江广场设立“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集中接待点”。我镇机关干部亲自为来访群众集中解决问题。我在解决其中一个土地纠纷问题时,给上访群众细致讲解2个多小时,他最终才满意而归,全天共受理了83个来访案件,其中群众满意而归的有54个,不能当场解决的有29个。原黄桷庄电厂失地农民认为政府对他们的赔偿较低,针对此问题我带领镇机关干部亲临农户家庭了解情况,到现场亲自调解达到50余次。2009年6月20日那次,我带领五名工作人员去现场调解,遭到群众的围攻,当时我没有报警,理智地给群众解释和与他们商谈,一直谈到深夜三点过,连午饭都没吃。随后,我多次向县领导汇报工作,也组织班子成员经过多次会议讨论,最后为失地农民解决了以下难题:一是对1987年的倒迁房共109户居民住宅,办理房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二是对男年满60岁、女满55岁者每月发放140元的补助;三是对男未满60岁、女未满55岁无职业的失地农民,给予一次性缴纳养老金(15年)的优惠,到龄后享受养老金;四是对1987年以来(当时未满16岁)仍在学校就读者,包括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继续发放每人每月25元的基本生活费,对于家庭条件符合享受城镇低保者,实行应保尽保。此次问题的解决,全体失地农民送来
“人民政府人民爱、人民政府爱人民”的锦旗,表达其真挚。
二、重视“三农”问题,狠抓“民心工程”建设,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认真落实亲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
(一)重视“三农”抓关键。
我镇地处县城,人多地少,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最大的效益是多年来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亲自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搞调研,订规划,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培育支柱产业和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狠抓了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了特色产业,夯实了基础,建立了基地,壮大了龙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和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共铺设通村公路60公里;解决新增贫困户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17户509人;积极改善农村贫困人
本文由: 免费提供 口生产、生活条件,共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23人,解决贫困人口生产条件390人,改造农村危房12户;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积极做好失地农民的土地安置补偿资金兑现工作。总之,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各项成绩突出,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对我镇工作的充分肯定。记得在2009年“中央1号”文件对种粮农民发放粮食补贴的那段日子里,为了让农民尽快领会文件精神,拿到粮食补贴,扩大生产,我带领全镇干部起早贪黑,深入到各村、组宣传文件精神,指导发放粮食补贴,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完成,受到广大群众的良好评价,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二)狠抓“民心工程”,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
水、电、路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难点,究竟怎样解决好,是始终在我心中的一个心病。我多次主持召开党委会议研究这三项工作,三番五次跑县、市找有关领导,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反映问题,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