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是每一个做父母的责任;应明确孩子应有的权利和职责;父母应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父母应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应无条件且积极的抚爱孩子,对*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父母应注意外部环境,尤其是电视暴力影响孩子为人、童年时期存在被忽视、家庭收入低、父母离异等问题的孩子,往往比正常的孩子更喜欢借助电视来消除烦恼,具体材料请详见: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为此我们为大家制作了一个专题节目,主要就儿童的合法权益,权力与职责、父母对子的教育和责任,以及防治外部因素对儿童的不良影响与大家展开讨论。希望我们的这一节目能赢得广大朋友的满意,下面请看这一内容。
第一: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是每一个做父母的责任。众所周知,儿童的问题是全世界密切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将是未来的建设者。塑造儿童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儿童影响终生的是家庭,这是由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密切性决定的,而整个未成年期(即0~18岁)又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是在父母的监护下完成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尤为重要。一个人受到18天的教育可能关系不大,受到18年持之以恒的教育则大不相同,一定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第二:应明确孩子应有的权利和职责。所有的父母都应该了解和懂得孩子们在生活中应有的权利和职责,以及所希望于孩子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父母可以坐下来,把认为孩子应有的权利和职责,以及对他们的祝愿和期望列出。 在长远的目标中,父母抚养的孩子还应该是在社会中能够起很好作用的人。他们应该和善,讲道理,体谅别人,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独立,自给自足,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往。 要知道,你所期望于孩子的越清楚,孩子们对他们的职责也就越清楚。一定要及早反复地和孩子交谈什么是你希望于他们的。有些父母的实际做法常常与他们所要求于孩子的不相符合。例如,他们期望孩子长大一些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在实际做法上,又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自由,而且在并不需要的时候,还继续不断地向他们提出忠告。 当你把你的期望告诉孩子时,一定不要提高要求,使孩子面临一个你提高了的标准,因为这种做法是尽善尽美的追求,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泄气和不安。如有的父母,当孩子拿回家的成绩单上都是a,只有一个b,他们却把所有的a都忽略了,而对一个b严肃地进行批评。 要求尽善尽美的父母,通常是期望太多,批评太多,总挑毛病。他们往往忽略孩子较小且积极的行为,而集中于他们的不足之处。
第三:父母应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粗暴型与溺爱型最危险。一位家长说:“我的性格比较急躁。当孩子犯错误而又倔犟不认错时,我会上火,甚至动手打他,有时打得很重。事后看到孩子委屈、痛苦的神情,心中又很不安。”性格粗暴的父母往往因一时心急气盛,而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切记要冷静、理智,要彻底摒弃“孩子不打不成器”的陈腐观念。 溺爱则是杀人不见血的“家教安乐死”。被盲目的爱子之情所蒙蔽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脓疮”也看得美如“桃花”,丧失了应有的教育判断力。 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调控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向父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