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农业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且量小面窄,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抗灾能力明显减弱,相当多的塘、库、堰、渠等蓄水、保水、泄洪、灌溉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希望各级政府抓重点工程的同时,不要放弃一般性的建设投资,要扩大对农业的投入面,切实解决农业“头等重要末等待遇”的传统问题。 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包含农、林、牧、渔等各个方面,有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应当尊重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搞行政命令或是一刀切,杜绝劳民伤财之举。我县是个农业县,自然资料缺乏,主要是粮果林的生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过去提出的“山顶戴帽子,山腰找票子,山脚饱肚子,扩规范,兴基地,求效益”的发展思路是科学,应当坚持。我们是丘陵地带,山多平地少,山的上部以发展用材为主,山的中部应以发展经济林为重,山的下部和平坝区域土壤较厚,保水保肥能力强,以发展粮食和蔬菜比较适宜。在粮食和蔬菜的产区内,溪河两岸及灌溉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重点规划发展蔬菜,溪河两岩以外的地方规划粮食发展,同时注意调整品种结构,摒弃小而全的思想,向大而专的方向发展,适当扩大规模,凸显地方特色,实现一乡或一村一品,力求规模效应。 3、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服务体系是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推广组织,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依靠。然而,我县现有的农业服务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就乡镇而言,一是吃饭的人多,做事的人少;二是服务能力下降,统一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自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成立农业服务中心后,人心涣散,且在专业技术上很难达到一人多能或一人多专的目的,在服务工作中有的人要么不能说话,要么就是乱说话,开技术“黄腔”,一定程度上讲,今年有的乡镇遭到的稻谷穗颈病侵害,除开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看,一是服务没跟上,二是统防统治功能未得到发挥,形成了损失;三是缺乏牵头指导,农业服务中心对上无直接业务主管部门,对下无村级服务组织,是一个上不管下不为的单位,且又无资金来源,全靠乡镇人民政府来维持运转,因此,工作开展难,效果也差。而就县级农业服务部门而言,与乡镇农业服务部门是一种指导与指导的关系,没有管理制约权,乡镇愿听则听,愿做则做,对布置下达的任务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完成效果不如从前,服务质量大幅度下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只有从服务体制上加以完善和强化才行,如果继续照目前这种体制运行下去,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的要求。当然,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替代一些政府农业服务组织的职能,也是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条出路,但是就我们县乃至我们地区而言,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因而,建议政府应当理顺现有的服务体系,该分的分,该统的统,条块分明,责任清晰,上下连贯,提高服务效能。 4、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品种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我们应当大力引进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进行试验和全面推广,树立向种子要效益的思想,严格规范种子市场,严厉打击非法种子,确保农民的期望效益。 三、立足本职岗位,搞好农村经营管理 1、端正学习态度,争做学习型干部。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当今的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知识变化很快。我们固有的知识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我们要以这次集中学习讨论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到头脑升级,知识更新,思维换版,以适应于社会需要,做学习型人才,与时代发展共进退。 2、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狠抓“三大管理”、“三项指导”、“五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