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各级领导都十分关切的问题,早在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可见党和国家已把“三农”问题提高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尤其是今年以来,国家税费改革、税率降低、粮食直补、耕地保护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农业开始复苏,农村趋于稳定,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作为一名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就应该迎合这个大好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誓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三农”建设当好马前卒。尤其是通过近来一系列的学习,使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明白了科学发展的道理,增强了服务于“三农”建设的自觉性。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内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就是要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抓经济,迅速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内资的关系,切实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只有坚持和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才能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个重大关系,发展才会有新思路、新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新成就。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且耕地少,水资源紧缺,这是基本国情。人们的吃饭问题、工业生产原料问题离不开农业的作用,虽然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进口途径得以解决,但这只能是作为补充或暂时缓解而已,无法作为长期依靠。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口比中国多,没有哪个国家的物资消费量比中国大,单靠进口是不行的,不然要受到他国制约。因此,这些基本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忽视了自身农业的发展,忽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后果一定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地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 1、加大农业投入。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加之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容易被忽视,但是农业所起的作用和所肩负的责任并不小。农业不仅可以解决人们吃饭问题和工业原料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某些就业问题和工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的问题。然而,近些年来,农业的发展却处在了次要地位,一讲抓经济就是搞工业,一讲抓发展就是集中精力大兴土木、大搞城镇建设,以经营城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