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并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就业工作再熟悉:
1、抓就业就是抓小康社会建设。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目前看,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殷实等目标要如期实现,而最起码的要求是实现城乡广大劳动者充分就业。人民群众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较高水平的收入,全面小康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2、抓就业就是抓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新**、新农村,最终还是要靠发展。我们推动劳务输出,开发就业岗位,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大批新生劳动力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然会极大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地方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劳动力充分就业,甚至会出现短缺,是一个重要标志。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年创工业产值300亿元,本村只有1500人,其它几万人的劳动力都是外来务工者。
3、抓就业就是抓富民。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新**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业与增收紧密相连,没有就业就不会有宽裕的生活。我县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实了这一点,2005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860元,尤其是跨国输出的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多的可达40万元左右。通过招商引资,27户国有企业实现转制搞活,加之民营经济发展等渠道使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全县5000多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我们县城镇开发建设连续三年超过1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改观了,楼价低了,拉动很多产业发展了且不说,仅劳动力就业这一方面就有账可算:10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4个工日计算,需用工日40万个,建筑施工期平均180天,可用工2222个,每个工日按30元计算,40万个工日用工开支1200万元,平均每个劳动力收入5400元。
4、抓就业就是抓和谐、抓稳定。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社会责任感。愈是贫穷,矛盾愈多,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就业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从现在开始,中国进入到人均收入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是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多发、社会轻易发生动荡、冲突的阶段。主要是分配不公的问题,一部分人用资产就可以获得收益,一部分靠就业可以获得收益,但相当一部分人被排除到了经济活动之外,因为失业而得不到收入。治理分配不公最重要的手段是充分就业,让社会每一个人都得到就业。我们抓输出,抓就业,不仅直接保持了地方的稳定,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密切干群关系,这也是对我们执政水平的检查和考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乡就业问题是关系绥棱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抓好。
二、明确主攻重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提档升级
2006年,我们要进一步把城乡就业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突出出来,革新工作理念,采取过硬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提质,增量,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主要工作目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其中外输3.9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8亿元,其中外输收入1.56亿元,劳动力内转外输拉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970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内。
1、实行城乡统筹,一体化推进工作。实事求是地说,这三年来,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