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体系。市委成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全市农村社区工作的协调指导。结合社区换届选举,将19个农村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总支,全市社区党组织组建率达100,形成了以街道(乡镇或开发区办事处)党委为核心,社区党(总)支部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组织网络。抓住社区领导班子建设这一要害,从市、镇机关、街道选派了一批素质好、会做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数次面向社会择优招聘社区工作者。加强对社区干部教育培训。
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多元化保障。市、镇两级财政为每个社区年拨工作经费15万元,每个新建社区给予一次性补助开办费10万元。社区工作者的报酬待遇、社区办公经费等,由市镇两级财政和村居合一的行政村保障支付。在沿江乡镇和农村“三集中”试点镇,重点解决社区规模、选址、资产处置、
人员安置、配套设施等实际问题,确保每个农村社区办公活动用房2000平方米以上。每新建一个农村社区投入500万至800万元,普遍建立起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求助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
3、健全规章制度,促进规范化建设。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江阴市社区党组织工作细则》、《江阴市社区堡垒党支部考核细则》等10个文件。市级机关73个党组织和232个驻区单位党组织分别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使社区党建工作资源得以充分整合和利用。
三、发挥优势,打造特色,把加强社区党建作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龙头工程
1、强化社区服务,促进人际和谐。全市已建有社区服务求助中心(站)、医疗卫生、文体教育等各类服务设施600多个。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都设立了100平方米左右的敞开式服务受理大厅,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水电维修、就业援助、法律咨询、民事调解、组织关系接转等一站式人性化服务,24小时受理服务,服务项目有15个系列130余项。深入开展“联系千户家庭,帮扶万名群众”、“三走进三服务”、“一助一”结对帮困等活动。
2、营造社区文化,促进文化和谐。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幢、文明家庭等活动,依托社区市民学校、社区党校、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阵地,对农民群众开展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举办文化节、学习节、读书节、艺术沙龙、体育比赛等,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3、维护社区稳定,促进利益和谐。建立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治理制度,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近12万老年农民享受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近20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近94万人参加了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并为农村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年老人员发放每月80元的生活保障费。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30个村(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使农民真正成为资产的所有者和受益者。建立社区群防群治网络,促进社区稳定。
农村社区实践是党领导建设和谐公民社会的成功范例中心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长江
近年来,面对改革和发展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党组织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社会民主和党内民主等方面,都有很多发展和创新。有越来越多的探索和创新体现了广大党组织对执政党建设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党建设增添了大量新鲜内容,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江苏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就是其中突出的范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但实际上,它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