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室作为农民工接待室,由公职律师负责优先接待农民工来访和咨询;五是建立农民工“心理诊室”。加强对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调适,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正视碰到的就业风险和社会问题。一年来,共对近140名农民工进行了心理调适,有效的化解了可能激化的矛盾
,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法制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农民工心理诊室”予以了全面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六是开通农民工法律服务专线。通过媒体将热线电话对外公布,设置专人负责为农民工解答法律问题;七是建立农民工维权协调机制。主动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多管齐下,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对群体性农民工维权案件,实行优先受理、审查。
三、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服务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在创建“青年文明号”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创建“学习型”和“服务型”组织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自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通过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定期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派出学习与参加学历教育相结合等形式,深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
同时,中心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主动将学到的新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借鉴国际上adr(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的成功经验,在全市首创了法律援助诉前调解机制,通过简便快捷、本人参与、人性化和人情化的设计,摆脱了诉讼和仲裁等严格程序限制,弱化了对抗性,最大限度的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心电视台、中心广播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劳动午报等近二十家新闻媒体,先后予以全面报道。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被打造成一支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团队。先后被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残联命名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被全国老龄办、公安部、司法部命名为“全国老年人维权示范岗”,并荣获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奖”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三等功。今年,被北京团市委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立足于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立足于培养青年人才,立足于工作创新,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推动法律援助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法律援助中心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推进经验交流会发言》,欢迎阅读法律援助中心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推进经验交流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