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必须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原则,各单位不论发生多大的事故必须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处理。2004年,共接到各类事故报告18起(只有1人次轻伤事故,其余都不能构成轻伤或重大设备事故),对所有报告的事故,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处理,同时,为全公司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宝贵的经验。
3.“三个标准化”即:治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
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车间、工厂和企业,是我们公司一直坚持的安全生产竞赛活动。从1995年开始创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1999年,公司作为全区第一家通过自治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验收命名的单位,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治理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创建的模式渐渐出现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如:悬挂墙上的规程和制度,很多都是采用刻字制作,成本很高,当规程或制度需要修改时,由于缺乏经费,经常没有能给予及时更改,造成了制度、规程跟不上,形式上的东西还不少。针对这些情况,2002年,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换版的规划,将原来挂在墙上的版式改为电子版本,把所有相关的材料全部装到专门制作档案盒,在车间班组公开展阅,既便于查阅,又便于治理和修改。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生命力”,公司从“治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的三方面提高了“验收复审的标准”:
——治理标准化:
1)熟悉公司的安全治理理念、方针、目标;
2)倡导“全员参与、自主治理”的安全治理方式;
3)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的三全治理;
4)颁布《员工安全导则》,规范进厂员工安全行为;
5)实行全员安全承诺、全员安全上岗培训、全员危害辨识制度;
6)推行安全标准化园地电子版并在班组公开展阅;
7)健全安全治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治理人员、完善各项安全治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
8)推行所有的事故必须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
9)坚持三级危险作业的“危险预先分析”、“安全措施审批”以及“对现场和行为的安全确认”;
10)定期开展安全学习、安全讲话、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包括日常、季度、节假日前后、交叉、重点等),安全责任人定期参加基层安全活动;
11)实行各级安全责任人上岗挂牌制度,逐步推行项目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问责制;
12)实行了班组安全员动态治理,促进人人轮值担任
13)“安全生产标准化车间,班组”实行年度复审、动态治理制度(优秀的三分之一奖励、最后的三分之一通报、不达标的取消)。
——现场标准化:
1)推行生产现场本质安全化治理;
2)对所有生产现场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并进行相应标识;
3)实行危险源分级治理,隐患查找、整改日常化和制度化;
4)实行生产现场安全通道、大型设备和危险部位的安全警戒线、厂房人车分道线等治理;
5)一切跨单位的施工和作业,必须得到相关方的安全确认;
6)在班组推行所有安全制度、规程、标准公开展阅制度;
7)现场安全标志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悬挂,并且清楚明了;
8)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治理符合规范要求;
9)现场隐患最大可能的
得到消除。
——操作标准化:
1)所有操作制定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
2)员工按章操作,并实行日常、季度和复审等形式,不定期抽查员工熟悉岗位操作程序与动作标准、岗位危险危害因素等基本应知应会知识的把握情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