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经验交流发言 >> 正文
工会经验交流6

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以及改制后工会工作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其次,要坚持企业进行改制的民主程序,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
第三,要重点加强对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工会工作的指导。
四、关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开展工作问题
当前,工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实施好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和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二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抓住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攻坚战、调整所有制结构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有利机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人翁行动工程和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三是要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千方百计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非凡是技术业务素质。
五、关于工会组织的编制、干部配备和职级待遇问题
工会组织的编制、干部配备和职级待遇,既涉及到党政机关,也涉及到事业单位,还涉及到企业。在企业中,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应该以变应变,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放在建会和指导工会发挥作用上,对编制、干部配备和职级待遇不做硬性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尤其市、县、街道和乡镇,要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工会班子的配备和干部队伍建设。
关于市(地)、县和省级产业工会主席配备同级副职的情况是这样的,我省13个市(地)只有4个市(地),26个产业工会只有11个产业,65个县只有17个县配备了同级副职工会主席,这种状况与当前我省工会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和繁重任务是不相适应的。这个问题,中心[1989]12号文件和省委[1991]11号文件都有规定,省委领导也多次提出要求。省总工会正在积极与省委组织部和各市(地)党委协调沟通,争取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市(地)和县(市)总工会主席同级副职配备问题。各市(地)总工会对县(市)工会配备同级副职工会主席工作也要积极争取,多向本级主管领导和组织部门汇报请示,要做到不厌其烦、锲而不舍,争取尽早全部解决。
六、关于群众组织群众化的问题
群众组织存在的基础来自于群众,严重脱离群众的群众组织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必须下决心解

决这个问题,打牢工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一是要按照省委的部署,继续深入开展“两风”建设。全省各级工会领导班子要按照省委的要求,做到“四
摘自《》()承诺”、“三树立”、“两禁止”,做到廉洁自律。二是要扎根基层办实事。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基层工会的经验,创新工会工作理论、工会组织体制和工会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要建立起反应迅速的工会信息系统。
七、关于工会干部培养工作
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是加强工会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会组织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一是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学习培训。二是创造条件,增加工会干部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的机会。三是要完善工会干部治理和使用机制。四是要建立一种鼓励自学的机制。要通过有效机制使自我更新知识、自我提高素质成为一种风气。
八、关于工会经费收缴工作
我仅就经费收缴问题简要讲几点意见。一是要确保全总经费调整政策的落实。二是要确保全总下达的超收增缴400万元目标的完成。三是要确保省总本级经费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10以上的增长。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工会经验交流
       最新工会经验交流2
       工会经验交流推动创争活动向纵深…
       工会经验交流促进再就业
       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预防为主教育…
       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用人格塑造人…
       小学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
       电力公司对外宣传报道经验交流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场会经验交…
       企业铁路运输创新治理经验交流
     
    单位和居民区卫生管理规定
    反腐倡廉弘扬正气保持先进性—09…
    小学教导处年终总结
    开展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意…
    市环保局纲要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验材料
    英文简历2
    计算机实践小结
    珍惜生命电力安全生产演讲
    开学典礼讲话
    村党支部书记经验材料
    党支部书记劳务输出经验材料
    市工会代表大会开幕
    接待处工作经验单位总结
    工会总结
    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结果报告
    工会加快就业发展交流材料
    农行规范工会教育交流材料
    教育局加强工会建设交流材料
    工业炉公司工会法治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发言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