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劳务输出双带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劳务输出“双带”经验交流暨就业再就业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年味未尽,刚刚上班,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其主要目的,一是向全县上上下下发出一个信号,县委将按照中心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劳务输出、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各级干部必须集中精力,全力抓好这两项工作;二是抢抓时间机遇,节后劳务市场空间比较大,正是外出发展劳务经济的好时机;三是也有通过这次会议收心的意思,让大家尽快从年味中解脱出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刚才,县委、县政府对**年度全县劳务输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其中的6名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这些典型很过硬,应该表彰,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们学习。在此,我再一次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外出务工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同时,也向为我县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回顾总结,进一步增强抓好城乡就业工作的责任感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包括农村劳务输出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在内的城乡就业工作极为重视,非凡是将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各乡镇和部门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87万人,其中外输3.83万人,外输女劳动力1.37万人,占县外输出总量的36。在工作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需要很好地坚持。一是各级党政组织必须提高熟悉,高度重视,将就业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必须不断提高外出劳动者素质,把技能培训作为基础性工程;三是必须不断拓宽县内和外埠就业渠道,坚持内转与外输并重;四是必须不断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充分发挥干部和能人的“双带”作用。在认真总结并很好坚持这些作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进展不平衡,农村好于城镇,各乡村之间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比如**镇和**乡的*村输出比例都在60以上,而一些落后的乡村还不足30。技能型就业人员少,虽然已经注重解决这个问题,但技能型就业人员比例还是不大,影响了收益和工作的稳定性。基地牵动能力弱,虽然在外建立了398个输出基地,但基地规模普遍偏小,吸纳能力弱,治理不规范,个别的仅有偶然性的零星输出;县内企业在吸纳和安置劳动力方面也还有很大潜力。权益保障不到位,无论是农民外出务工还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都有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乡村干部带领输出、女劳力输出、跨过长江输出、向国外输出等,也没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客观条件及劳动力素质、熟悉方面的问题外,我看主要因素在干部。一是上下熟悉不统一。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劳务输出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熟悉和站位很高,抓法超前,要求明确,但有些乡村社区和部门单位还没有把这两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摆上应有位置,没有将其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大事来对待。二是责任心不强。认为就业问题应由市场来调节,政府部门不该抓。抓劳务输出阻力大,农民群众素质低,帮助他们输出又费力、又搭钱、又麻烦,还轻易留罗滥,而不想抓。三是抓法不得力。习惯按计划经济思维和行政命令手段去抓工作,缺乏推进工作的过硬招数,碰到棘手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四是作风不过硬。对群众为什么不愿外出、不能就业,外出后会碰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劳务市场的变化情况,新政策的出台等,不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