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抓点带面,整体推动,促进政务公开顺利开展。一是注重示范带动。我们将民政、计划、劳保、公安、财政、建设、教育、工商、地税、电力等公开内容多、与群众关系比较密切的部门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单位,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召开座谈会和现场观摩督查会议,分析问题,交流经验,促使政务公开在重点部门和行业率先突破,为全市树立了典型。二是注重内外结合。围绕扩大知情权和提供便民服务,在着力抓好对外公开的同时,狠抓了以强化内部监督为核心的对内公开,把所有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人员调动、职务晋升、评先选优、住房分配、职称评定、财务收支等一律在单位内部公开,由易到难,内外结合,促使政务公开逐步走向深入。三是注重条块联动。今年,我们首先从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的公开抓起,一直抓到基层站所,充分发挥了条条的辐射作用。一方面,通过重点部门、热点行业的公开,较好地解决了“用不起电、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协调部门与地方的关系,把条条的公开纳入块块公开的管理范畴,克服了扯皮掣肘现象,形成了纵向“插到底”、横向“一盘棋”、条块联动、纵横合拍的工作局面。
> 三、突出“八个重点”,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促进政务公开向宽领域、深层次发展,在试点工作中,我们突出了“八个重点”,使政务公开真正成为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渠道。
一是公开政务。通过新闻媒体、《政报》、《公报》和政府网站,有针对性地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党委政府的重大政策文件向社会公开。财税、建设、土管、环保等执法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将有关政策权限和服务事项在《**日报》和政务大厅进行公布,让群众知情。并通过开辟“对话栏目”等形式,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报纸上作政策解答和理由说明,及时消除误解和疑问,赢得了群众对政府的支持。
二是公开决策。我们利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群众来信来访等途径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在涉及长远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政策规定的制订调整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等重大决策时,都事先公开征求多层次、各方面的意见,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谋划、听证。市政府还定期向广大市民、老干部代表、宗教人士等社会各界通报政府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决策水平。
三是公开告示。今年,全市各级政府都设立了政务公示栏,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和实施结果,干部群众关心的人权、财权、事权等权力的行使过程和办理结果,以公告公示的形式让群众知晓,接受群众的监督。市上还先后推出了干部任前公示、发展党员公示、评选先进公示、村民宅基地联合审批公示、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教育收费公示、经济适用房分配公示等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公开交易。我市对国有经营性土地、户外广告、矿产采掘、市场摊位经营权等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凡是能由市场办的事,坚决通过市场运作。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土地储备开发审查委员会”、“土地建设规费征收审核领导小组”等机构,建立了国有土地储备中心、房地产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在教育、卫生等系统全面推行教育设备、医疗器械等公开采购,使城市资源、国有资产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增值,降低了运作成本,真正达到了开源节流,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今年,市上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6宗128亩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告,已成交3宗29.4亩,出让地价款685万元,实现土地收益3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