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谭绍文、市政府顾问方放、市委秘书长李建国等领导出席会议听取大家意见。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市如何抓住国际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9年5月,市社联与法国人文科学之家基金会(msh)共同举办“中法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论坛期间正式成立了“**中法学术研究中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独有的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来,两界三方轮流“主盟”,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研讨活动,并取得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如2009年立项的“**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对**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环境等10个方面进行了立项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如2009年立项的“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研究”为党和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多年来,两界联盟相继出版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环渤海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城市竞争力》、《数字**》、《和谐**》等专著和论文集。市委研究室《决策参考》、市委办公厅《每日要闻》、市委宣传部《宣传动态》,以及《**社会科学年鉴》等相继作了刊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今年,**市主办夏季达沃斯论坛,市社联受市政府委托,策划了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形势与宏观调控、生态城市建设、**新区发展模式等13个重大课题,组织我市3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论坛议题参考报告和精版中英文《引领全球的声音》文集,作为会议正式材料,送2500名参会者阅读并供市领导参阅,为宣传、展示中国的经济思想、文化思想和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问题所形成的理论观点起到了很大的反响。
4搭建学术平台,促进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
市社联始终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较好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围绕重大学术理论问题举办全市、全国或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推动理论研究。二是配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从理论角度开展深入研究和学术探讨。三是构筑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理论创新论坛,创办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促进理论创新。四届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2000余篇,评选出优秀论文400余篇,每年编辑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文库》上、中、下三册,计100余万字,充分体现了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和谐氛围。
5注重群众需求,大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宣传
1958年到“文革”前夕,市社联举办的科普工作主要是积极组织所属学会开展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1979年市社联恢复活动以后,坚持普及与提高两手抓,在社会科学普及方面不断开拓,1981年4月市社联成立了普及部。2002年6月改名为科普处,从而使这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紧密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注重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特点。其次,积极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工作,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中各条战线对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
2003年,市社联推出了科普周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了5届。5年多来,社科普及周的规模越办越大,内容不断丰富,形式逐步多样,影响日益广泛,并在以下5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即“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拓展渠道,扩大规模;面向基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