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 新举措 新高度
——长沙一中在省支教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工作汇报
东源一中是防城港东兴市的一所完全中学,地处祖国南大门,与越南共和国仅一河之隔。该校有本部、分部两个教学区,校园占地153亩,现有教师145人,45个教学班,学生达2180人。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锐意进取,教师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但是该校办学基础薄弱,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渠道单一,获取教改信息的速度较慢。2008年8月,根据省党委、省政府有关“教育对口支援”决定的精神和省教育厅、支教办的统一部署,长沙一中对口支援东源一中。
下面就我校支援东源一中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与两家区直单位结成支教联盟,分工合作,三管齐下。自接到支援东源一中这一光荣任务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迅速组成了以校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与区纪检会、区建设厅取得联系,达成“携手合作,共援东中”的协议。同时,对支教工作重点作了较明确的分工:由区纪检会、区建设厅负责“硬件”,即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由长沙一中负责“软件”,即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设。通过这种联合方式,既做到目标统一,团结一致,有力度;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有重点;并能充分挖掘三单位各自的优势,便于取长补短,集中力量,有强度。目前,区纪检会和区建设厅已将东源一中教学楼建设资金筹措到位,设计图纸由区建设厅负责,工程的立项、报建、招标、施工等由东兴市教委牵头组织。东源一中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区纪检会派专人实行各环节的监督。不久,一座雄伟的教学楼将在东源一中拔地而起。另外,综合楼和学生公寓的建设也正在积极的筹划之中。当然,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前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是关键。长沙一中对东源一中的“软件”建设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
(一)支教主攻方向——以科研促发展
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必将掀起新的学习革命、教育革命。在这种形势下,不少教师不得不面临新的抉择,过去的只管教“圣贤书”的“教书匠”必须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这是大势所趋。东源一中是一所国门学校,是一个对外展示中国教育的窗口,理应与国内的教育大气候合拍。结合东源一中科研环节较薄弱的现状和一中正进行较大规模教育教学法改革这一背景,两校在会谈中确定了今后支教工作的重点:长沙一中集中力量帮助东源一中“科研兴校”,通过两校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从根本上提高东源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保证这一预期目标的实现,2008年3月,***书记、**主任亲自派送王一定老师到东源一中驻点支教,此举受到了东源一中领导和老师的热烈欢迎。
(二)科研思路——点面结合,逐层推进
科研不只是领导的事,也不只是少数老师的事,而是全体老师尤其是有志于现代教育事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网撒得太宽,往往捞不到鱼。有点有面,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则更易显成效。因此,在科研面向全体老师的基础上,一中特地以东中语文组作为试点,先行一步,重点“攻略”,待取得一定经验后,再推广至其他教研组。
今年,一中支援东源一中的工作设想大体如下:
a、派遣一中科研处负责人到东源一中作专题报告。更新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增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
b、积极动员东源一中语文组教师参加一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