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平衡基础上的经济,是一个有益于人类长久和平生活的良性的循环性经济(如:原始的、封建的、以及工业时代前的自然农业经济。)。任何超出这一范畴的经济,都属于扩张性的经济。都会破坏人与自然界、破坏人与人类社会内部自身形成的平衡,都会引发冲突,爆发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所有经济,都是这种扩张性的经济。其最可爱,也是最可怕之处,是以不断满足人类欲望的方式,唤起人类无穷的新的欲望。让人类用欲望代替自我,并为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不顾一切、无止境地向自然界和其他人类社会进行索取。这种伴随科学技术进步的经济,虽然大大地增强了部分人的生存能力,却因违反以上良性循环性经济的原则,必须向自身领域外的自然界进行索取。这种趋势,必然给其他人类社会的生存造成威胁,必然因被威胁的人类社会的自我保护而爆发战争。人类的欲望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经济得以发展的最有力的工具,也是经济得以发展的保障。
历史告诉我们,货币是人类相互之间用来交换双方需要的,并被双方认可同等价值的商品的中介物。货币存在的前提是双方认可。失去这一前提,货币就失去存在的意义,而和普通的纸张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承认它存在的人越多,被使用的地域越广,就越有生命力。因此,货币的价值是可变动的。并因此往往被一个国家或独立的组织,用来帮助进行和平扩张和捣乱的工具。
历史告诉我们,金融的原始本质是货币的流通。现代的金融是经济与货币紧密结合的一种产物。也成为一个国家或组织用来进行和平扩张和捣乱的有力工具。
历史告诉我们,文化和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左膀右臂、文臣武将。两者之间相辅相承、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经济的发展,没有良好的文化起推动作用,是没有前途的;没有文化配合的经济,是短命的经济。反之,僵化而阻碍经济发展的文化,看不到经济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的文化,不承认经济发展能带动文化进步的事实,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假如经济没有给人带来明显而持续的好处,文化是不会主动去变更的。事实上,一个国家内部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其遵行的文化和经济两者相互适应的程度,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反映。
历史告诉我们,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来,几乎没有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技术史,以及历代王朝抑制工商,视之为奇技淫巧之术的治国经济政策,是典型的经济主动适应文化的事例。它说明,在外来侵略和威胁不存在的国度里
,工商的发展只会引起内部的纷争,扰乱社会的安宁。因此,中国的历代王朝在选择儒家文化的同时,也选择了适应这一环境,保障安宁生活的、短期内能达到循环的自然农业经济。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配合默契、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文化作为后盾。发源于欧洲的,近三百年来的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史,是建立于欧洲文艺复兴基础上的,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及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欲望为主的文化。全面推动着欧洲经济技术的发展。使整个欧洲一夜间由君主制的、本落后于中国的无数前封建小国,变成横行世界,到处瓜分,到处建立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在短期内无法循环的工业,虽然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但是,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经济,必然是伴随着无休止的对外扩张、掠夺、侵略和战争。人类二十世纪上半叶,连续爆发的三次波及全球的世界大战,是最典型的证实。现代所谓的经济强国,其国家文化和政治体制的本质意义,就是建立在不断扩张的理论基础上的。这种结构靠的是不断更新和发明技术,不断地寻找和创造市场。它最担心和害怕的就是没有市场,没有其扩张的余地和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