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教师演讲稿 >> 正文
教师节献词演讲稿

;  驻足于高桥中学校园的文化长廊,“十佳校园”“花园学校”“绿色学校”,一个个闪着金光的奖牌,一张张飘着墨香的奖状,又不由让人从内心发出一声赞叹:桥中真棒!
    然而,有谁会想道,以前的高桥中学只是一所极普通的乡镇中学,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师资薄弱,条件简陋……是什么原因,使这所学校在短短几年中产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高桥中学的全体师生会告诉你同一个答案:因为——徐立芬校长!
    1997年的春天,徐立芬校长上任了。她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高桥中学大变样!为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她跑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构思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图画。她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精心安排一切资金。为了少花钱多办事,她亲自和总务主任南下北上,买建材,购花草。有一回买材料,为了节省运费,他们搭了一家工厂的顺路车,等人家的货卸完送他们回校卸货时,已是晚上十点钟了!
    就这样,经过四年的时间,原先的垃圾场变成了柳树成荫的绿化带,原先的臭水塘变成了荷花盛开的清水池,原先坑坑洼洼的荒地变成了绿草萋萋的足球场……

    人们常说“人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徐校长深深懂得,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她努力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高桥地处江北,要让青年教师尤其是外地教师安心留在高桥工作,谈何容易!徐校长觉得,只有留住了心才能真正留住人。于是,她尽一切可能给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努力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青年教师朱彩云,是丹徒县从陕西引进的外语教师,她爱人原来在大港中学教英语,到了婚龄却苦于没有房子结婚,小两口非常着急,徐校长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毅然决定让出两间办公室,并亲自出面为他们装修,这对青年夫妇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是好。第二年,男方主动申请从大港中学调到了高桥中学工作。
    1998年,在徐校长的多方努力下,桥中的教师安居工程楼建成了,又一大批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学校和党组织的关心,面对高桥人民的期望,面对莘莘学子的求知热情,在徐校长奋斗精神的鼓舞下,高桥中学的教师开始奋发了!同样的教师,同样的生源,当年的中考,高桥中学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进入了丹徒县的上游学校行列。望着中考的成绩统计表,徐校长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滔滔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徐校长没有陶醉在一次的成功之中,她清醒地认识到,高桥这个江北的沙洲,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源就在于人才的匮乏,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要加快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她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到“洋思中学”参观考察,又带领一批青年教师到邗江县中实地感受教育的现代化。回来后,青年教师们坐不住了,他们自觉地查资料,探索教育科研方法。徐校长因势利导,又连续请了几位同行专家到学校做报告,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教学录像,全校掀起了一股“科研兴教”的热潮。转眼一年过去了,桥中“分层教学”这朵教改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看!江苏省青少年“金钥匙”科技竞赛摘得第一名,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囊括县前10名,化学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走向第二十一个教师节途中精彩演…
       教师节演讲稿誓言无声
       教师节演讲稿
       三寸粉笔写人生三尺讲台铸辉煌教…
       倾心教育热土共铸不朽师魂教师演…
       教师解放思想大讨论演讲稿
       教师迎接十七大演讲稿
       教师节致辞稿
       09副县长教师节致辞稿
       县长教师节致辞稿
     
    地税办公室勤廉干部推荐材料
    医院完善体制改革发展讲话
    厨卫产品销售工作员工个人总结
    文化文体产业安全生产要点
    财政局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方案
    200森林防火讲话
    幼儿园庆元旦亲子文娱活动邀请函
    3.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历
    市民政系统基层党务培训班上动员…
    县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规划工作意
    青年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报告会
    教师评语集锦
    教师入党申请书材料五则
    学校教师班级管制工作交流材
    招考农村教师进城方案
    高中教师课程培训方案
    教师落实继续教育建立方案
    幼儿教师挫折心理调查研究报
    教师先进性教育活动自我总结
    教师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